多年前回老家过年,接到了高中男性刘同学电话,说是庆贺儿子周岁,他做东顺便搞个大型同学聚会。毕业十几年大家各奔东西,很多同学都没再见过,也该聚聚了。 聚会在家乡的一个三线城市,定在一家相当高级的酒店,来了三桌同学。满桌的好酒好菜,老同学久别重逢,吃吃喝喝、热热闹闹。吃喝到半酣时,刘同学站起来,说了很多话,中心思想是:感谢大家光临,祝贺小儿周岁,回忆美好时光,共叙同学情谊。他口才很好,大家沉浸在青春的回忆中,满满的感动和感慨,女同学们已然热泪盈眶了。最后刘同学说,这次聚会,规格高些,每人出500元,礼金就不用给了。大家都很爽快地每人掏了500元给他,继续觥筹交错。 美好的时光过得很快,大家商量着要换场时,服务员来催买单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刘同学不见了。班长打电话给他,他说自己家里有事,让我们自己买单。大家面面相觑,一看账单,人均差不多500元。商量之后,大家每人掏500元,把账结了,班长负责向刘同学要回钱。 一周后班长说钱拿不回来了,他找到刘同学家,刘同学刚进了龙清山。龙清山是我们那里大名鼎鼎的精神病院,此次刘同学已经是三进宫了。班长的朋友是刘同学的主治医生之一,有幸知道了刘同学的经历。
身揣所有积蓄想方设法将女神约了出来,谁知到场竟看到同胞若干,女神端坐堂前,轻启朱唇,吐气如兰:“你把那个可乐瓶子也带上吧,本宫看着喜庆。”你含泪默默干了一瓶可乐,将空瓶剪好套在头上,与身边同僚传递害羞而倔强的眼神:“咱这算入教了么?”身边人怯怯看了女神一眼,低下了头,憨笑着回答:“恩,还好来得早,离女神还近点,你看桌上还这么多瓶,一会儿来的人估计只能站着了。”
当年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捧起了铁饭碗。不管这几年有没有提拔,体制内的气场总不能差。这些人吃饭时一定电话不断,但是接电话时一般又不会离席,而是拿着手机指挥秘书或部属开展工作,声音不大但在座的又不是聋子。说话时要注意多用“恩、啊”之类词语,少说长句,表情上还要略带一丝厌倦,展现出来的内心戏其实是“这点小事都办不好……”
读初一的儿子疑似早恋,老师让我去学校一趟。割割割,女生的妈妈也来了,怒气冲冲的。感觉有点面熟,仔细一看,原来是我中学时的早恋对象。重点是她也认出了我,经过半个多小时紧张的沟通后,我当场成功结下了娃娃亲!
移动终端家庭聚会型: 人在家,心已远,虽然一大家子人好不容易聚在了一起,不过电子数码产品绝对离不了手。“大家别吃我先拍一张发朋友圈!”“别催别催,我跟朋友聊完就吃。”那你他喵的回家来到底干嘛的说!
那耀眼的红色,拓入我无边心海,眼前仿佛爆炸出爱的火花,清风拂面,鼻尖飘过理发店淡淡的混合味道,像你给我留下的那一抹浓艳背影”警察叔叔,就是这帮人,他们抢了烟花爆竹店,你看都炸成这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