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没关系啊,写错字了也是一种怀念啊,这个字念兰,别管怎么写,字体如何,那短那长,我就知道它念兰就够了。噱头,哪行哪门都爱搞,这也是一种潜意识的记忆加强,就像我邻居,经常见面打招呼,偶尔还打牌打球,可突然有一天开业主联欢会,我主持他有节目,到了他时我猛然发现我忘了他的名字,只能自己嘀咕,这人住我对门,老婆身材挺好,孩子胖的跟球一样,打牌输了不爱给钱,打球上次给了我一肘子,对,他姓朱,朱肘子,不对,朱州山,对对!这货叫朱州山。这就是一种记忆加强,如果那个兰字写的四平八稳,肯定不会让人印象深刻。
写错字的火车站是兰州站,随着高铁线路的不断发展,各个城市的火车站也在不断升级改造,越来越有特色,当然,不论车站建筑怎么让人惊艳,最大的特色一般都会在建筑顶端凸显自己的地名,这样做一举两得:一是标明自己的地域特色;二是能让途径的旅人一眼知道自己究竟身处何处。在这些火车站中,有一处是特别让人惊讶的。它地处我国西南交通要道,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星。没错,它就是兰州,让人惊讶的是,兰州火车站的“兰州”两字皆是错字:“兰”字的第一横最长,下面两横较短,“州”字的最后一竖带了个钩,让人看着非常别扭。
兰州的“兰”写成上长下短其实主要的原因是解放后,很多字体被规范为简体字,包括兰州的 “兰”,书法作品里面习惯用未规范之前的字体,横竖长短,甚至笔画顺序等等都与现在的简体字甚至繁体字都有较大的差别,这个"兰"字写成这样是另外一种书写方式,兰州车站写成这样,更能体现书法家的一种个人风格。
在书法界,对文字的形态要求并不严格,俗话说:草书三分赖,书法家张邦彦先生把“兰”字写成这样并不是写错,而是故意用他自己的风格写成如此书法体,我认为“兰”字写成这样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他只不过是一个书法家个人书写风格的体现,也并不是错别字,一个字在书法界有很多种写法,一个人和一个人的风格不同罢了。
为了凸显黄河的重要性和这个城市不一般的气势,书写者在写“兰州”两字时,特意拉长“兰”字的第一横,并给“州”字带上勾,将这两字立在楼顶,气势立即就出来了。如今的兰州,依靠古老的文化底蕴,催生了更加富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张力。这种张力也表现在对兰州站“错字”多年的坚持和包容性上。
在古人书法大家中,颜真卿的书法,很多字也不是正规的上短下长之类的,颜真卿书法更多的是上长中短下长,这都是书法家个人特色的体现。“上长下短”貌似写错了的兰字,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解读,即说张邦彦希望兰州的发展,与这个独特的字一样,别具特色,与众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