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西南小镇里长大的孩子,见到的混社会的人不要太多。我们初中班40个人,最后读了高中的顶多10个,可能在知乎上的人看来很惊奇,但是这在我们那里是一种普遍现象,因为父母都没什么文化,基本上是进城务工人员,作为留守儿童,大多是教育不到位的。而没受到良好的引导,女孩子们很容易走上歧路。
初二的时候有一次上课上到一半尿急,然后就在厕所遇到一个金黄色爆炸头的学姐,看着有点非主流,画着蛮浓的妆,我记得很清楚她穿了条跨到屁股沟的牛仔裤,因为胆小~平时看到高中部的混混都离得远运的,我弱弱的蹲在厕所最后一个坑,学姐叼着烟对着窗户打电话。
半个月前吧,江里淹死了一个学生。我们学校的,混混。应该是下到江里游泳,和一群弟兄哄闹,不知道怎么就溺水了。他的兄弟们就看着他一点点挣扎哭喊沉下去,报警,呼救,没一个人敢下去救人。
我们这种安安分分的良民家族,其实还真出现过一个混社会的人。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打打杀杀那种刀尖上舔血的日子,而是几十年,我的爷爷,靠着喝酒和聊天,混的日子优哉游哉的年代。
认识一个朋友,他有个朋友,这个朋友有个哥哥,他哥哥还有个岳父这么一路溜过来,什么意思呢?比如我有个项目,项目开发需要政府审批,非常麻烦。这个时候想起来我有个朋友是混社会的。
我和蔬菜市场接触很深,城管部门已经算是活菩萨了,顶多驱赶我,佩戴市场管理证的工作人员,才是真恶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