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没有记忆,所以才这么说因为人这一辈子真最初无意识的时候,但性格有很大的决定因素。每一个人的性格其实就如同不同的种子。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同的性格,影响和决定的你以后的生活方式。最初的影响因素,特别小。但是不要忘了这句有蝴蝶效应。看似一个微小的差别,就决定了你以后在人生道路上很多的抉择。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你当初在高考的时候决定读一所大学,一个专业。兴许你对这一个选择有清楚的了解。或许不怎么了解这个学校和这个专业。但是你就这么的决定了。然而最终你在毕业了之后你才发现。这所学校和这个专业对你的影响。他决定你将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和接触什么样的人,以及在哪个城市,在哪个地域。看似是一个不经意的决定,却影响深远。而这些影响的决定因素。你以为是后天的学习知识。给你提供的选项。根源就在于你最初无知无觉的那种性格。他是与生俱来的。他从最开始就影响着你的每一个决定和每一个因素,所以导致了最终的结果。
人的一生中,儿童时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例如仅就脑的重量而言,新生儿平均约为400克,约为成人脑重的1/4;1岁时大脑重约600克,约为成人的1/2;3岁时增至约1000-1100克,7岁儿童约为1300克,基本达到成人的平均脑重1400克。这说明在社会环境作用下,儿童的脑获得了迅速发展。正是在儿童时期,人类逐步学会了正常的思维和感情,并将这些思维和感情变成相应的脑组织加以保留,错过了每个阶段的关键期,那块大脑就不会再有太大机会重新塑造了,二度发育其实非常困难。大脑一旦成形,改变起来也只是边边角角的缝缝补补了。所以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绝对有道理的。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老的谚语,它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孩子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婴儿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
人在三岁前是有记忆的,只不过记忆都存在于潜意识,通过心理咨询中催眠治疗或意向对话的方式可以唤起记忆。为什么说三岁看老?三岁前的记忆定了一个人的人格根基。一个婴儿从出生后他的父母如果与他互动,就决定了他的亲密关系是回避型、安全型还是焦虑型。而这些模式,会伴随他一生,去弥补或者去重复或者回避小时候的模式。
不是没记忆,只是新鲜事物太多,不断接受新的同时,会忘了过去。俗语从小观一观,到老看一半。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环境,教育方式会改变人的一生,这是后天接受的过程中改变的结果。他从小接受的能力和天赋,决定他今后的人生。所以说,看小时侯的行为,大致能看他的未来,但不绝对,大多数会后天改变。
我觉得三岁前应该是有记忆的。我儿子两岁的时候,我带他去了很多地方。他都记得,现在我儿子五岁了,对于每一条街的名字,我们去旅游的城市,他都是记在脑子里的,偶尔还会搬出来讲给我听。所以我认为,三岁前绝对是有记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