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95后,发现身边人的父母基本上都有这个特点—热衷鸡汤文,不仅在朋友圈转发,还会在家人群上发、当然最令我害怕的还是直接私发,加一句:好好看,等下给我写读后感 不回复是万万不行的,一会就会有一条长长的控诉语音发来,宝贝你怎么不理我,每到这时候再忙也停下手上所有事情看一眼标题迅速浏览完大同小异的文章并附上四行或以上的感想才算过关。 我父母喜欢转发的鸡汤文分为三种:“修身”类,各种“只有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身体是永远的本钱”、“震惊!原来这才是身体湿气重的根源”等等,无非是提醒我要注意身体,学会在外面自己照顾好自己,那怎么办?当然是告诉父母近况如何:好吃好喝好睡还好好锻炼了,附上一张在打球或者健身的图片更好了,父母会很开心的,也觉得你吸取到了鸡汤里的营养“养性”类,“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杨澜:为什么女人要独立”“于丹的话真是绝了”每到这时候,我会打开连岳(我觉得三观最正最高端的鸡汤文的公众号)直击批量转发给他们看——看哦,我看的鸡汤文也不少,要不要我们交换一起看),这个注意力转移法屡试不爽。 我爹地这个果粉喜欢转发给我看的这类苹果数码科技有关的文章,教我怎么用手机用电脑。其实我除了教程这些需要麻烦需要动手的其他都蛮喜欢看的,看到好玩的产品还能怂恿爸爸一起偷偷买一个,不存在怎么办的问题,其实许多父母是在微信时代才开始频繁接触互联网,他们的网络信息过滤辨别能力不比我们在小学玩qq的时候强多少,有时候我会觉得他们蛮可爱的,完全能体谅朋友圈转发一下想share的心情,不排斥,反而觉得他们对我的分享是我反馈给他们我在成长的好时机,他们转发的内容,一定程度上能反应他们对你哪方面是不放心的,他们觉得哪些方面你是需要成长的,这时候针对性和他们交流、分享是一个促进家庭交流的好机会。
我奶奶。因为经常转(深度好文)和(绝密资料),屡次被盗号,最严重的一次在家人群里面转不雅视频。我们说,奶奶啊,你以后看到这些政治敏感的东西,还有那些没意义的心灵鸡汤,就别去转了,看都别看。奶奶不说话,但是下次还是转,10句话,震惊,等等。但是想起来,长辈们,不管是爷爷奶奶,或者是爸爸妈妈上了年纪,平时一个人孤零零的,和谁来派遣孤独呢?真切的关心,往往被我们用一两个字敷衍塞责。想打个电话,又怕耽误了我们的工作。只能转这认为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分享自己的眼界。小时候奶奶还会剪报纸,把上面的“益智地带”装订起来,因为我喜欢看。现在我上大学了,他们没办法把剪报给我了。有人说屏蔽,我不忍心,因为他们转发的不仅是一篇篇营销文,更有他们的关心。所以,换位思考之后,也许一切尴尬,都不在那么尴尬了吧?听别人说的,好多都是在吐苦水的。我只是想到了我叛逆期的时候,我爸和我讲“多练练字吧”“多出去和同学玩玩”,我就一副关你什么事的样子,充耳不闻。我们现在就像是处于第二个叛逆期。就算屡教不改,只要没有造成什么损失,也不是大问题吧。毕竟相比我奶奶转发朋友圈,我爷爷“听讲座”被骗而不自知的事,还老是被我奶奶揪着不放。
一开始我也不理解。直到最近我妈开始摆弄买了不久的新手机并且学会了发朋友圈,但是好友很少,也就几个亲戚好友,所以朋友圈能看到的东西很少。今晚我妈问我:“能发点好玩的给我吗?能看的好少啊。”眼神有一种期盼。我突然就想起了所谓的励志鸡汤和音乐美文,找到她喜欢的诸如朋友,看到这些就不累了的文章关注了公众号,然后开始教我妈怎么点击怎么看,怎么分享怎么收藏。她像个孩子一样的哈哈大笑,并且给我分享每一个她觉得很好的文章,听一听音乐。我在一旁也觉得很高兴。她年纪大了,看不懂密密麻麻的新世纪文字,只喜欢我看来一般的搞笑视频,和我更加不会听的鸡汤音乐。可是这是她能接受范围的她的玩具,她能够消减孤独的玩具。小时候她容忍我们撒娇耍赖玩泥巴,在年轻的她看来难道玩泥巴溜溜球不幼稚吗。如果有知乎她会不会提问自己小孩老要玩泥巴怎么办,这是小孩的天性。等她老了以后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她玩自己喜欢的?这是她努力为了适应大环境做出的回应吧。有点心酸,我想我会更努力陪伴她的,即使结婚以后。
其实在最初我们有这个微信的朋友圈之后呢,就会有一些人发一些类似心灵鸡汤这样的文字。当然可能他真的是看到这个某些文章非常符合他当下的心灵的感受,所以他就发了。我们会发现有两种人啊会经常的刻意的发心灵鸡汤。比如说有一种人呢可能是创业公司的领导,你会发现他每天早晨起床第一条、每天夜里睡前最后一条,都会发行鼓舞人心的内容,比如什么早晨你要是不奋斗你会怎么样怎么样,又比如某某球星说过,你看见过凌晨4:00的这个洛杉矶?然后到了晚上的时候,会发一些类似内容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些纯粹鸡汤的东西,其实我估计大都是发给他的员工看的吧?因为其实创业公司的老板呢,还是需要用一些情怀啊这样的东西来打动自己的下属,他们跟自己一起奋斗一条心的。当然,如果你发鸡汤还让你全公司下属转犯了那就不太对了。一般情况下的话,这种“领导鸡汤文”都会比较会获得很多的点赞的,都是他这个公司手下的员工,或者是这个合作伙伴。确实对于发鸡汤这种行为,我们也只有点赞了。除了点赞、或者干脆屏蔽了。
长辈们的信息来源以及他们感兴趣的和我们不一样,我能做到的就是尊重。而且,我爸妈偶尔给我发的心灵鸡汤的东西确实挺好的啊~他们努力赶上我们的潮流,努力和我们有共同语言,我们为什么不愿意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呢?而且,说实在的,我二姨,因为家里的一些事情,被打击的很大。具体我不想说,只是,真的打击到我姨精神不好会抑郁甚至自杀之类的。但其实就是她那些朋友圈的各种心灵鸡汤带给她更多的安慰吧。现在整个人比几年前好多了。还是觉得不要对长辈的东西各种批判,我算是比较传统吧,尊重是最基本最基本的。其次,若发现他们有被骗钱的趋势,及时制止就好了。多爱爱家里人,没事也分点时间走进下他们的世界。
其实大家现在所看到的朋友圈中的父母,不就是当年玩QQ空间的我们么,一样的因为刚接触网络,希望能受到大家关注而屡屡刷屏,一样的因为缺乏辩识能力而轻信过各种鸡汤语录和网络谣言,一样的因为愤世嫉俗而转发过那些“抵制日货”的愤青言论,一样的自以为从某篇营销文中学到了为人处世的大道理而迫不及待的希望与小伙伴分享,所以说,不要总觉得父母长辈的朋友圈很傻很天真,要知道从上网经验和网络信息辨别能力来看,他们不比初中时的你强多少。所以说,如果不嫌麻烦,隔几天就给父母的朋友圈点个赞,让他们体验一下当年刚接触网络的我们被人认同点赞时内心的那种小开心,不也挺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