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了拔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其实这也是我启蒙教育印象最深的一则成语。它对我有很深的教育意义,他教导着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按里程,张脚踏实地,如果过于追求时间,往往会事半功倍。
我知道了,负荆请罪是有典故,廉颇和蔺相如么发生争吵,然后体廉颇大将军,知错能改,蔺相如丞相啊,宽宏大量,为国家着想啊,富这个成语告诫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胸怀,宰相肚里能撑船,同时要知错能改,朝着正确道路。
守株待兔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个农夫因为在树桩下捡到一只兔子,于是再不愿意干活,等着再次摔倒在这棵树桩下的树,结果并未等到,田地还荒废了。这故事告诉人们,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一般人连捡到那第一只有点笨笨兔子的机会,都没有。
我感觉邯郸学步和揠苗助长就非常具有教育意义,邯郸学步告诉我们,不要只模仿他人,而忘记了自己的特点,揠苗助长告诉我们不要对的希望太高,要适当照顾他人,不要让他人因为自己的高希望而丧失信心
刻舟求剑,做事不能死板的根据固有经验来判断,要动态地看待事物,如果不能做到具体事务具体分析,最后可能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