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速五厘米第三章, 主角起床到出门有一段十几秒物件细节蒙太奇。我闲暇时重看才发现, 这是为了描写“单身男人的生活状态”。 只有懂孤独男人的怎么过日子的,才会发现他的房间有什么特征。但是当时贵树明明有女朋友。那个积攒了几十个未读短信的手机,不经历的人没看着那么深的感触。
因为总有人想在各处表现ta的眼界之阔,境界之高。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在爱情片里寻找所谓格局。但那就只是爱情片而已啊。虽然有个别爱情片能体现出ta们所爱的格局,但是,你无法否认就是有这样单纯的爱情片啊!你无法否认就是有这种细腻的人啊!
有个检验某个作品是否矫情的办法,你把它拿给30岁40岁甚至50 60岁的人看,如果他们依然会被感动,会投入感情,那么这个作品肯定不是矫情的。如果它只能打动20岁及以下的观众,那么多半矫情的是你和这个作品。
他的作品不是在展示剧情或者表达理念,而是在描绘一种感受,因此有过同类型感受的人很容易被感动,没有这种感受的人就会觉得矫情。所以,有异地恋经历的人对新海诚的作品评价很高,没试过异地恋的评价就低。
因为不能引起共鸣嘛。我没经历过,或者我是经历过但是当时的心态啊反应啊什么的和主角大相径庭,毫无相似之处,那我就会不理解,再加上不认同主角或者作者的某些观点,就会觉得矫情了。
新海诚的作品格局都挺小的,一个稍微大一点格局的《追逐繁星的孩子》剧情后期就崩了。除了上述作品,新海诚其他作品的共同特色是:相爱的男主女主被某种东西所隔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