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穿越到改革开放40年间,你想回到哪一个历史时刻?
如果时间真的可以穿越,那我希望回到1990年,因为那一年,奶奶在,父母在,那是我们家最幸福的时刻。
1990年,那一年我的父母虽然60岁了,可是他们并不显得苍老,尤其是我的父亲。
他的头发乌黑,脸色红润,谁也不相信他是个“老人”了。因为69岁的他来到我现在居住的地方,人人都问我:“阿清你爸爸有没有60岁?”我告诉他们,我爸爸已经69岁了,大家都认为我撒谎,说我父亲那么年轻,怎么可能已经69岁了,他顶多也就是个50多岁的人。
1990年不仅父母健在,我们的奶奶身体也很好。
奶奶虽然已经87岁了,可我们奶奶眼不花耳不聋,除了牙齿掉光了,其他方面都非常好,虽然是小脚,可是奶奶依然走路很快,很有精神,一点也不像是那个年纪的老人家。
奶奶不仅让人觉得年轻,而且她对自己也很讲究,绝对容不得我们将就:她虽然没多少头发了,可是她依然隔三差五地叫我帮她梳髻子,而且还要梳得一丝不苟的,最后还要插上银簪子,一点儿也不能含糊,要是我忘了给插银簪子,那奶奶是一定要生气的,觉得我怠慢了她。
那时候我们一家人就数母亲不讲究了,她只会下地干活,其他的事情都不理。
所以尽管我们一大家子人,但因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所以依然过得其乐融融。那时候我们家人可多、可多了:奶奶,父母,哥哥嫂嫂、我,侄女,两个侄子,一共九口人。
九口人,这在现在我们觉得难以想象,可是这样的日子我们却过了很多、很多年,直到1990年春天,母亲去世了,1992年奶奶走了……
后来,我们家的人就一直在慢慢地减少,减少,直到侄女嫁人,我也嫁人,现在我们老家就住着4口人了……
一想起这些,我就心如刀割,泪如雨下:如果可以穿越,我一定要回到1990年,因为那时我们家最富有,也最鼎盛的时期!
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已40年了。我是伴随改革开放一路走过来的人,如果真让我穿越回到40年前的某个阶段,我愿回到80年代。
那时候我家还住在农村,天深蓝,地宽阔,没有空气污染,没有不健康食品。我与小伙伴们放学回家后,无需做太多的功课,每天不是上山摘野果子,就是下河摸鱼。村里几十个小孩子围着村里捉迷藏,偶尔也会追着打闹。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你来我串门,我去你家聊天。有时还端着饭碗到邻居家吃饭。不象现在,邻居住了十几年,都不知他们姓啥,名谁的,更别说是串门聊天了。
那时候虽然没有现在的孩子那么多玩具,但我们几个石子,一块泥巴,也玩得很尽兴。那时没有手机,没有游戏,但与朋友见面时有说不完的知心话,不像现在总是低头看手机。以前没有电话,有话想与朋友说时,一封封写过去,然后等着对方的回信,那份等待与期盼是一份美好。现在我们都不写信了,有什么事直接语音或发几句话而已,不够浪漫,没有诗意。
如果能回到那个年代,我会更加努力去读书,考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考入一个好的学校,拼尽全力去读书,选择一份自己热受的工作。想当年,自己真的不够努力,除了上课时,下课后没有怎么看书复习,错过太多机会了。
美好的80年代过去了,它一去不复返,我想穿越过去也难了。为了让自己不再有遗憾,我要过好现在的每一天,做自己想做,应该做的事。以前的美好就当是人生的美好回忆吧。
看到这个题目,我想起了一首歌:如果回到从前,让我看清你的脸...如果真能让我回到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年,我想回到小学的时候80年代。
那时候天很蓝,草地很绿,我们的空间很广阔。那时候学习不是最重要的,玩才是最重要的,还有一群小伙伴和你每天放学后相约在院子里,一起跳皮筋儿,投沙袋,或者去抓蚂蚱。
暑假的时候,可以放羊,睡懒觉,一睡睡到大天亮,中午12点前吃一顿饭。还可以看很多的小孩节目。而且我不需要耍任何的辅导班,不像现在的孩子,每天被课程束缚,没有自己的自由时间。而且那个时候所有的梦想都没有实现,一切还是未知数,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生活总是色彩斑斓,没有心事,没有忧愁,而且还可以八卦一些明星的故事,可以粘贴小张画,可以交流邮票,总之那段时光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时光。
那时候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网络,每个人只生活在书本知识下,最多打一个电话,所以人与人之间更注重的是面对面的交谈和互动交流。我更加期待,过年的时候可以和家人围坐在一起,毫无顾忌的一起吃火锅。所有的人都洋溢在热闹的氛围之中,人与人之间是很亲密的,不像现在一旦聚会,每个人只是低头玩自己的手机,而忽略了身旁坐着的人。我很怀念当年的那种老古董式的生活方式。每天吃饱穿暖,上学放学就好,似乎日子总是很长,没有竞争,也没有太多的想法。
如果能来到改革开放40年间,我愿意穿越到足球世界杯争夺出线权、与新西兰队那一场比赛:沙特凑好净胜球数,让中国人自己去与新西兰抢入场券!
我愿助力黄向东梅开二度,淌过技术粗糙的新西兰人,及早登上世界足球舞台。那个时候的韩国还叫南朝鲜、日本足球还很一般般。那个时候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哪会有如今国足的笑话?
没有把全部可能想透彻,是当时相关足球人士的失误,想周全了就不会那么不知所措。教训是如此深刻,到现在还无法弥补。一个孙兴慜能抵多少武磊呢?
那个时候如果站上世界足球的舞台,底气完全是不一样的。中国人不缺人才,只缺精、气、神亦或不必要的内耗。
那个时候就将吹响改革开放的冲锋号角。也许没有完美,也许冥冥之中的中国男足注定命运坎坷,该为国运亨通甘做铺路石。
不管怎么说,如果那个时候战胜新西兰走向世界,中国足球该是何等的模样?至少不会像现今抬不起头、像扶不起的“阿斗”。所以,酷爱足球的笔者,思来想去,想助力“黄向东”们,也是成全华夏足球迷的美梦。
如果那时可以出线,那么就能赶上马拉多纳的节奏,挥洒中华儿女的灵动洒脱,不求扬名立万,至少混个脸熟是十拿九稳。貌似卑微的想法,也是今时不同往日。
那一刻,任沙特之流作祟、新西兰武夫狂野,我自岿然不动!
好想穿越时光,令国足上世纪80年代即出线。此情可鉴。
如果穿越到改革开放40年间,改革开放吹向号角,中国的经济复苏。我到经济特区走一走,看一看在新的经济政策下,深圳崛起的速度之快,去感受那个时代的魅力还有不容易所在。
我想看看曾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的生活。带着爷爷的那本自行车证,去骑一骑他的那辆凤凰牌自行车,看是否爷爷所说,特别地带风。还有儿时印象里,那台工作不停,但因为使用时间太长,常常吱吱哑哑的缝纫机,去看一看,它初来到我们家时,给家里带来的变化。
也想为爷爷奶奶分担农活,那时因为物资匮乏,要拿各种票据去换粮食,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都很不容易,常常为了吃饱饭而担忧。
想看一看,妈妈在深圳缝纫机厂,三班倒的生活,我妈曾说,深圳很大,赚钱虽然特别地辛苦,但靠着劳动赚钱特别地踏实。还有我爸在抢活干的时候,有多拼多努力。
我还想看一看,走街串巷叫卖的大爷,他的箱子里有雪花膏,还有蛤蜊油,这些可是那时的姑娘们喜欢的物件,是又便宜又好用的护肤品。
还想玩玩那个时候的游戏,男孩子们喜欢玩的弹珠、女孩子们喜欢的跳绳,还有积木,没有离不开的手机,简简单单,纯纯粹粹地嬉戏玩闹。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崛起的四十周年,如今,移动支付普及、科技日新月异,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一定要珍惜当下的幸福,也为我们的祖国更美好的未来而不断努力。
如果说是回到某一个历史时刻的话,那肯定就不是回到八零九零年代投资买房之类的白日梦了。那么我便整理一些我想回到过去的历史时刻吧。
首先作为一个文艺青年,我特别想回到1986年,在北京举行的为纪念86国际和平百年百名歌星演唱会的观众席中,去见证“摇滚之父”崔健首次登台,演唱那首《一无所有》的时刻。在那样一个需要呐喊的年代,这样的一首歌是多么的激奋人心,现在同样一无所有迷惘焦虑的我,也想去呐喊一番。
作为一个足球球迷,我非常想去到2001年,亲自见证中国足球出线世界杯预选赛的那一刻。无论对国足再怎么调侃,作为一个足球迷来说对自己国家的球队总是还抱有很大的期待和希望的。既然记下来国足出线是一个有生之年的问题,那么我就好想在当年,真真正正的见证那么一次,即便后续2002年的小组比赛并不理想,可是能够出线,对于中国球迷来说就已经是一个美妙的礼物了。
最后一个就是想去一下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现场了,在导播团队及其混乱的实况转播的情况下,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还是那么美轮美奂,真不知道在现场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感受。而且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能够举办那么让人赞叹的奥运会真的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这次奥运开幕式也真的让中国向全世界展现了自己的实力,想想都觉得热血澎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