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农村人,除了就在自己的那一片天里埋头苦干,就没有别的可以讨生活的出路了,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年轻人开始外出打工,这也就形成了打工潮,可是并不是出去了就意味着能够挣到钱,很多的年轻人宁可在外面不挣钱,也不愿意回到家乡去。
我的家乡在黑土肥沃的东北地区,和南方那些没有多少土地的省市相比,我们的大东北还算是有着不错的经济来源的,可是就算种地能够保证吃穿不愁,仍旧有很多的年轻人选择出去打工。
其实十里八乡的,大家互相都了解的透彻,谁家的孩子在外面干的什么,是不是挣到钱了,家长里短的被大家一宣传就都知道了,很多的年轻人大多在外面挣不到钱,但是却不愿意回家来种地,按照他们父母的说法,种地就累一春一秋,平时种地收割都是机械化,怎么不比外面起早贪黑,吃苦受累的强,可是他们的孩子就是不愿意回来。
我记得我问过一个在外打工的人,为什么不愿意回家来呢,你家种地也挺挣钱的啊,他说外面的世界更大,见到的世面更广,而且机会更多,在家里能怎么的,每天睁开眼睛就是那么一方天,种地虽然机械化了,但是还是挺累的啊,再说种地有什么出息。
在他们看来,外面的花花世界比家里面的世界有吸引力,他们宁可在外面过着挣不到钱的日子也不愿意回家来,现在的年轻人都被外面的美好世界吸引住了,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外面的社会也不是好闯的,在家里种地没出息,还累人,可是你在外面打工看人脸色,起早贪黑的不累人?我觉得他们的思想都是有问题。
很多人宁愿挣不到钱也不想回家,就是不想放弃城市的繁华生活,或许跟家里相比,外面的花花世界更有吸引力一些吧。
这个问题最关键的在于农村的年轻人。年轻人这个字眼是很敏感的。不管他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年轻代表着冒险,代表着活力,可能城市的物价过于高,让农村人在城市中赚不到钱。但是城市对于他们来说,诱惑还是很大的。
因为他们可以在城市中获得机会,得到各种渠道的人脉,而在农村是没有任何发展的。农村地域小,发展机会又少,没有任何娱乐场所,相对于城市来说,是枯燥无味的,而城市所带给他们的感受是,刺激,新鲜,冒险,丰富多彩的。
在尝试中,他们可以结识到更多的朋友。而农村的人脉过于简单。只是七大姑八大姨之间的亲戚关系。他们在农村找不到生活的乐趣。没有找到享受生活的场所。这是城市的优势,因为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多彩。总有人说,有到大山外看看,因为大山外有新的天地。
在很多山村中,都有支教老师的存在,老师们通常来自大城市,会从小就教育孩子们,要到山外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于是给孩子们从小就灌输了。到大山面看看的思想,这也使得城市中农村人颇多,他们不愿意回农村,因为回去就是种地,照顾孩子等一些繁琐琐碎的事情,都是一些家务事,这对于农村人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
还有就是,农村人在农村,找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无所事事,认为自己在干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他们不愿意回农村发展。机会太少,而大城市 ,条件环境方面都要比农村好。他们在工作中能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找到生存的意义,丰富的生活使他们变得快乐,
最后,因为从小待在农村,使他们对农村没有产生任何兴趣。没有看到农村开发的可能性。这也是他们不愿发展的原因之一。
就算在外面挣不到钱,每天能把自己的生活费挣起来,也是好事儿。当然就算这样肯定也是不愿意回老家的,因为知道回老家以后花钱的地方更多。
我爸妈虽然不算年轻人,但是他们也根本就不愿意回老家来。一年四季基本上都在外面,只有春节的时候才会回来一个月。而且每次回来的时候,都会说回来这趟花了多少多少钱。明年回不回来还不一定了,因为回来也没有什么事情,就纯属玩儿一趟。
今年我爸爸生病了,因为在外面看病很贵,所以就回来了。到现在差不多回来半年了,他们也想找一个事情做,因为觉得这样一直花之前的钱,啃老本,心里面还是特别慌张的。
可是想了很多事情,最后都觉得有点不切实际。而且这些东西都挣不了什么钱,就算挣了几十几百的,也不可能存起来,两天还就花光了。
而且回来以后这个亲戚生孩子,那个亲戚要结婚。还有邻村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会来请你。各种人情世故太多了,现在这个给红包也是特别痛苦的一件事情,给多了自己又觉得不好,给少了面子上又挂不住。
反正一直到现在,除了医药费,他们还是花了不少钱啦!我觉得他们都有一点按耐不住,特别想出去。我爸都跟我提了好几次,把药多买一点,然后出去挣一两个月的钱。我就觉得病还没有好,你就不能出去。虽然我很能理解他那种心情,但是什么都没有治病重要。
我觉得年轻人也是一个道理,他们在外面就算挣不了多少钱。起码生活费日常开支是够了的,虽说干这些不能大富大贵,但基本的生活的满足的。到时回到农村以后,我觉得这些都成问题,因为他们又不会种地,又没有工厂更没有一技之长?
赌徒心理,压力以及左邻右舍的关心嘲讽。
看了这个题目我敏感的注意到两个字——“农村”。九年义务制教育实行了那么多年,从我小时候喊的就那么响到现在依然没有降低地位,但是,九年义务制教育在最深远的农村,却并没有落入到实处。
现在我的一个同事,她是89年的。她是一个研究生,之前住的地方接触的人都挺“高级”的,她一直以为现在跟她年龄差不多大的人应当是本科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最次也要是大专生。但等她来到这里却发现并不是那么一回事,现在很多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家长仍然大字不识一个,小学文化程度都欠奉。
说实话,在现在这个社会,没有学历没有知识很难伸开拳脚,脑子不灵活的更遑论赚钱。
但是人就是有一种赌徒心理。就像北漂的人认为自己总有一天能出人头地。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识过了沧海的广阔又怎愿回到家乡的那一条小河滩?风水轮流转,说不定明天就到我家。这里的繁华让人迷醉,这一方天地虽然陌生却让我放不开,哪怕哭着跪着也要闯出来!
我家所在的县市是一个全国百强县。周围的几个县市都远远落后于我家,我现在所在的地方很穷很落后。每当这里的人问起我是哪里人的时候,我说出自己的家乡都特别骄傲,因为它很富有很强大,就好像我也是如此。
仿佛只要身在一个繁华如梦的地方自己的身上也能沾染荣光。
邻居闲聊起来:谁谁家的孩子在上海打工呢,听说一个月好几千呢,有出息。赚不到钱,破衣烂衫的回来岂不是就好像被人扒光了衣服观摩?那种难堪,是个男人都受不了!
这个问题我觉得我有资格回答,因为我也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在农村能出来读大学没有几个人,所以当你考上大学的时候,乡亲们都会觉得你很厉害,家里人都会跟着沾光。在他们眼中,能上大学的人,以后都是能够赚大钱的人,所以如果你毕业后还是回农村发展,你觉得这些父老乡亲会怎么看待你,他们肯定会觉得你没本事,在大城市混不下去,读了那么多年的大学白费了,到头来还不是像那些没读过大学的小伙伴一样回家干农活。碍于面子,很多年轻的大学生都不想回老家发展,就算在大城市生活过得很艰辛,他们也会坚持下去。
另外也跟农村的发展机会太少有关,在农村工厂很少,有的也只是一些小作坊,一点也不正规,大多数都不帮忙缴纳社保。在城市的企业,很多都有按国家规定缴纳社保。如果有缴纳社保,那么他们以后退休后有退休工资可领,不用像自己的父辈一样,需要自己的小孩来赡养。
如果跟自己的父辈一样回家务农,那么意味着自己每天都要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的年轻人从小就是娇生惯养,他们根本受不了那种苦,而且种庄稼、蔬菜的话,根本赚不到几个钱,还不如到城里打份工,赚的钱还多一点。
我有很多同学跟我一样选择在城市里发展,当然也有部分回了老家发展。城市里虽然压力大,但是机会也比较多,只要自己够努力,还是可以在城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落脚点。
现在多了好多打工族,尤其是北上广,一些比较发达的先进的城市,有的人就混的比较好,可是有的人就混的差一些,宁愿在外面吃苦受累,也不愿意回家。
我想这些也有好多的愿意吧,首先,谁出去不想混个出人头地,暑假在北京打工的时候,我发现那里的人全部来自天南海北,有的人跟我说过年的时候,为了多挣点钱,足足有两年没回家了,自己的儿子也有两年没见到了,很心酸,这些人背井离乡,干着起早贪黑的工作,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
他们跟我说,自己在外边过的不好,每次都是报喜不报忧,挣不了多少钱,在家里实在是太丢面子了,没办法啊,还不如不回家呢,回家了光受气。想想也是啊,有的人,根本就不想着你好,你自己在外边过的不好,让他们知道了,又得看笑话,说风凉话。
而另外一点呢,我觉得一个人他不想回农村,可能是农村发展的还不如外面呢吧。有些时候啊,外面的发展虽然不好,可农村的更不好,所以还不如在外边呢。
现在栽农村,说实话,一年种地,一年到头都挣不了多少钱,不仅不挣钱,可能粮食还不会有好的收成。而且在农村没有什么机遇,每天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四季日复一日的这样工作,也没有什么意思,一年到头,剩不下钱。
但是在外边就不一样了,每天都能有时间接触到外面的人,说不定哪天机遇就来了呢,所以,还是在外边比较划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