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有一说一,鸥姐的北京口音不地道,但不至于让人出戏,对我来说,看剧主要是看剧情,又不是学方言的。台词方面口音是次要的,主要还是要表达情感和塑造人物。个人认为,鸥姐这部剧里的台词,可以说做到了能让人代入剧情的好。单独说一场戏,第六集,严振生得知自己误会了春花,到牧家登门致歉,鸥姐怼完严振生后对牧老爷子说的几句话:“我怎么不能提,我凭什么就不能提!”“我不就是想多挣几个钱,让那些个臭男人掐一把摸一下的吗?我怎么了我?”“爸,我舍不得您,我想让您多活些日子,您闺女我没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委屈,倔强,不舍,全表达出来了。这场戏为什么让我印象这么深?因为我正搬砖呢,春花姑娘楞把我眼眶说红了呀,我赶紧按了暂停平复了一下心情,哇塞好险,差一点就暴露了。所以呢,在我这儿,鸥姐的台词,除了北京话不地道,其他是过关的。
前天胡同更新的一段,太太要撵儿媳妇她哥,老爷要留,正主走了以后太太埋怨老爷,完了何冰有点讨好把那串钱往太太跟前一推,刘蓓从“外人走了开始跟自家爷们儿急眼”到“感觉到老爷又在刻意讨自己开心”,到无奈忍俊不禁“拿你没办法”那个有点嗔怪的笑。整个下来两个人打配合主次分明,行云流水,而且没有“演”,给人感觉就是一对儿和稀泥的老爷和讲原则护家但是又体谅丈夫的太太,特别有生活。这就是高级表演,包括刘蓓,漂亮啊面上光肯定比不上三十来岁二十来岁的,但是她那一个眼神,一个笑,还是让你打从心里觉得真美。这种美比偶像剧里靠滤镜磨皮打光完了呜哩哇啦一通乱仗女主顶着一道假伤口和二斤定妆散粉就出来念台词的“漂亮”高级,也更有真实的力量。如果能大言不惭说我希望的话,我希望我欣赏的这个演员王鸥未来的表演更多的能够呈现的是这种“美”。
我知道很多观众觉得这戏太新,特别是王鸥刚出场的妆面太摩登太不像47年代的人了,和别的演员一对比感觉有些不搭。我一开始也有这种感觉,后来剧情发展后我找到了春花的几个标签。上了新式学堂,读到初中,在教会学校当老师,是出了名的美人,和曾经的郭家少爷是发小,宝凤还特地提过她样子就没变过。从这个角度来说,春花和芝麻胡同里其他人很不一样,所以导演有刻意让他们区分开。因为这本身,也是一个融入的故事。剧我会坚持追下去,我其实比较感兴趣的不是严老板追妻的爱情故事,我比较期待49年后这一家子关于思想,关于变故,关于适应时代的故事。
鸥姐在这部剧里,除了心事重重的时候,走起路来都是2m大长腿迈开了,给人挺拔利落的感觉,这个感觉是对的。牧春花的父亲按年龄算应该是老来(至少40+)得女,比较重视这个女儿,上了新式学堂到初中毕业,凡事随女儿的心意;而春花呢,跟父亲相依为命(根据剧情母亲应该早逝),早当家,所以春花的性格里是有几分任性和清高的,但大龄剩女的身份,家境的贫寒和父亲的病情使她不得不向生活低头。很多人觉得鸥姐把春花演得有点高冷有点傲,我认为这是符合剧情的。鸥姐如果把春花塑造成一个楚楚可怜的贫家女,虽然让人怜惜,却丧失了这个人物的灵魂。
王鸥一广西人能把北京话说成这样是下了功夫的。不多么好,但是也不违和,不影响看剧。妆面呢,要说人物关系,肯定是没有大浓妆美艳了,甚至还暴露不少五官上离标准美的缺点。但那个精气神,端端正正的带点英气,娇嗔薄怒都拿捏得很准,我一女的看了都我见犹怜。年龄和非专业在那,表演谈不到什么高级的层次感和深度,但是合格线以上了,至少没有给导演砸现挂....比某些以一己之力毁掉整部电影的女的还是强非常多。
从目前来看,王鸥在剧集里出现的最大问题,还是台词,也许是我太熟悉她缘由,她的京腔给我的感觉有些不自然,拗着的感觉,同样小黑子也给了我这样的感觉(后来发现演员是湖北人,这就导致她在和何冰老师对戏的过程中,观众会出现差感,觉着这两人说话有些许的跳。但是有意思的是,目前为止的剧集里,我们会发现有那么几段她的京腔又变好了许多。因为剧组拍戏一般不会顺拍,所以说她在整个拍戏的过程中其实是有很大进步的。刘家成导演也说对她很满意,所以我很期待后面春花正式成了妈妈时候的戏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