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中介的套路才能更好地反套路。
首先,多渠道了解房价。
说到房租,在租房的时候,租客不要只是单一的靠中介的消息确定市场价格,可以自己去网站、去搜房网、房天下等网站及小区物业或者业主了解真实情况。不能一味听信中介的话,否则,中了套路的肯定就是你。
第二,租房一定要实地勘察
现在的生活成本越来越贵,租房价格越来越高,很多人都希望能租的便宜一点。有时候有些租客只是在网上看了图片,就确定了房租并付款。
这种行为切忌千万不要做!我们现在看下有哪些情况需要我们实体勘察。
1.有时候所谓的中介很大程度是扮演了二房东,租房子的时候一定要对方拿出房产证和身份证进行检查,确定房主。
2.有时候看到了便宜的房源,要亲自去看实地。确定一套房子有几个租户,如果只是按照房子的原来构架,比如三室一厅,比如客厅是公用,三个卧室是单独租出去,这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是改变了房屋构架,比如拆除了承重墙,增加了隔板,这样的房子不能租!现在各大城市都在严查群租房,这种改变了承重墙的群租房不仅不安全,万一碰到被检查的,你会连睡觉的地方都消失。
第三,仔细查看租房合同,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有些租客经常会因为合同查看的不仔细,到后面遇到问题的时候,发现自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认真检查合同是因为,有时候我们感觉看似不经意的字眼其实是在合同中至关重要的存在。
当然如果还是避免不了被坑的话,那就只能求助于外在的力量了。
如果收费超高,并且没有明码标价,严格来说属于欺诈消费者。如果拒绝不给钱就不让出来,那就构成控制人身自由。这两点可当场报警。
如果涉及强行付款或者诱导充值,可以要求退款,不退款的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另外还可举报到税务局,理由是没有开具发票。
第四.小心成为p2p的受害者
之前的几家租房中介暴露出用户莫名其妙办了“贷款”,一般来说,租房也好购房也好,在付款的时候不会有检查“人脸识别”的动作,当你租房的时候,中介要求你这样做的话,一定要谨慎考虑,可以问一下原因还可以问如果不做人脸识别是否可以。因为之前的这个“贷款业务”并不是所有租户都有做,押一付一的人是这样的,押一付三或者一次性付清半年or一年的,就没有这样的情况。所以不要立即签字,确认了这样做的真实原因,再做决定也可以。
当然以上都是策略,有时候我们再小心也避免不了一些问题,不过,了解总比无知好,希望各位租房的时候要认真维护自己的权益。
要想避开商家的促销陷阱,很简单,只需要记住两句话:“贪小便宜破大财”和“买的没有卖的精”!
“贪小便宜破大财”,人一旦有了贪心,在利益面前往往会失去理智,也就丧失了思考判断,全面权衡的能力。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老太太住在城东,城西的菜价一斤比城东便宜两毛钱,老太太为了省下那两毛钱就想去城西买菜,但路途遥远,步行到不了,坐公交要倒好几次车怕倒迷糊了,于是老太太只好打的去买菜。最后还为省下了两毛钱而沾沾自喜,而没有想到打的所花费的车费买一车菜都省不回来。
虽然这只是个笑话,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少人,天天都在犯类似的错误。比如有个家庭主妇看到卫生纸打折,并且买十包可以参加抽奖,于是买下十包卫生纸,并如愿以偿地抽到了一等奖,奖品是一块香皂,但她还是为自己拿到了一等奖,沾到了那一点小便宜而激动万分。但本来只买一包可以步行或者坐公交回家,而买10包纸就只能打车回家了。这车费就可以买好几块香皂了,并且那么多包纸需要占用家里很大的空间,实在是太得不偿失了。
并且“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商家不管怎么打折促销,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挣钱,没人傻到去做赔本的买卖。就算真的有低价,要么以次充好,要么提前把售价提高再打折,给消费者一个假象:原价100,现价50,好像捞到了多大便宜,其实50才是它的正常售价。
比如现在流行的会场营销也是如此,我自己家人就有个上当的经历。某知名品牌电器号称参加就有奖品送,去了以后就开始推销产品,昂贵的产品打折又打折,还有加送这个,捞上那个,还要交定金抢名额,最后群情激奋,最终抢到名额的人买回了一堆不必要的东西,冷静下来跟市场价一比较,只贵不便宜。
所以说只要自己少点贪心,不惦记那些小便宜,商家再狡猾,也无法把你钱包里的钱惦记到他们自己钱包中去。
我是香草珠儿,
心理成长,心灵提升,我们一路同行!
商家的营销套路也挺简单的,无非就是制造恐慌或者稀缺,抬高消费者心理预期,挂羊头卖狗肉等等手段。
其实任何的价格,抛开欺骗性非法性不说,全部都是需求决定的。物以稀为贵,买的人多了,东西不够卖了,价格自然就很容易涨上去。
比如说节假日各酒店本来就是供不应求,所以价格涨上去几乎都是必然的。但是在一些比较有信誉的连锁企业,提前预支一部分定金是可以拿到一个比较相对低的价格的。
稀缺是永远的主题,也是店主最容易制造恐慌的借口。比如在假期的时候,大家买东西出手都会比较阔绰,所以当你走进一家时装店的时候,看到周围的人都在不停的买买买,会给自己造成压迫感。当你看中一件衣服,正准备砍价的时候,店员告诉你,这个衣服只此一件,而且非常抢手,一旦你错过,就不会再有。
那么你是买还是不买呢?大多数情况下,你不一定会买,但是这个营销策略确实让你出了一把冷汗。
抬高心理预期从心理学上就是给你制造了锚定效应。
为了推销他们的某一款产品,他们会同时推出一款价格更高和价格更低的产品。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中位数,所以你大概率会在经过简单比较以后选择那款中间价格的产品。而那款产品往往是商家最需要卖点的产品。
你只需要认定自己是不是喜欢这款产品,并且是否愿意支付该金额就可以。或者你取其他比较标的,而不是使用店员提供给你的产品标的。
最后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例如上回某超市卖的假三文鱼就是一例。将虹鳟当正经三文鱼卖,就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这就要求消费者需要很强大的识别能力和专业知识了。所以买东西就不要买自己不了解的东西,能够避免被忽悠。
马上就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国庆节了。每逢节假日,无论是酒店、旅游、餐饮、美容美发、或者是健身娱乐等,这类服务行业都是蹭着黄金节假日,进行各类的活动。表面上看是很优惠,实际上商家套路深,一定要擦亮双眼,避开商家各种套路。
商家套路一:满减、包邮、凑单和送券。
我们在旅游时,各类景点对商品都有满多少减多少、包邮到家、凑单减免和送券等套路,比如我们在旅游时,准备给家人或同事带一点小礼品,在准备付款时,收银员就会及时告知您,“亲,还差 10元可以享受异地包邮到家服务哦。这样你就可以不用带着东西到处游玩,减轻您的负担”。一想到包邮到家,有可以减轻我们的负担,很划算,于是又进去随便挑了一个小物件。再次准备结算时,又会跟你介绍说“今天购物满 588元,即可赠送价值 388元的防晒霜哦。”
结果一看,总价还差一点点,就可以赠送防晒霜。想一想防晒霜在外游玩还是很实用的,于是又兴冲冲的进去,挑点小物品到足额。心里美滋滋的,哼着小曲付了款。付款之后仔细想想,似乎买了很多本来不需要的东西。
商家套路二:避免陷入第二杯半价
现在很多卖饮料、冰淇淋的商家都会采用第二杯/第二个半价的套路,让你在买了一杯后,感觉不买第二杯都有点划不来,于是就心满意足地掏钱买了第二杯。
其实商家利用了常说的边际效应递减的原理。当顾客喝下第一杯以后不怎么渴了,第二杯带来的满足感不再那么强,顾客也不情愿以原价购买第二杯,所以商家就采取第二杯半价的措施。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决定要不要续杯。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又到一年长假,很多人免不了趁机去旅游放松一番。但是,不少人在旅游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遭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俗话说的被套路了。那么,都有哪些套路手段呢?
临时涨价
这个主要出现在房子上。你想啊,谁能离开住呢,总不能出去玩的时候睡大街上吧。那么,在这个时候,当很多人都挤进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的房源供应紧张了,那么价格也就随之提高了。但是,有个别地区,人数其实没有增加,但是它也趁机提价,让人很是不爽。
遇到这种事情怎么办呢?一种办法是看要去旅游的地方有没有可以提前预约的酒店,如果有就提前订下来,不要临时再去订;另外一种是找相熟的人,看认识不认识当地的一些民宿之类的,这些的价格相对于酒店来说也是比较便宜的。
缺斤少两
有些商家比较黑心,专门宰游客,他们的想法是反正多少年都不来一次,不宰白不宰,尤其是一些到滨海城市吃海鲜的最容易中招。早些年网上报道的青岛天价海鲜就是海鲜套路,十几二十只普通的虾花了几千块钱,另外还有海南有些海鲜市场卖螃蟹在绳子中加水或者缺斤少两的,这些都是在吃方面的套路。
遇到这种事,最好是提前了解当地的物价局规定的物价,同时在买东西的时候要注意小贩有没有搞小动作。
以次充好
这个主要发生在跨国旅游上,尤其是购买金、玉这种贵重物品上。有个朋友的妈妈跟团到东南亚旅游,导游带他们去买金饰品,回来后她放在保险箱里一段时间拿出来一看,金已经被氧化有点发黑了,这其实是黄铜。
遇上这样的事情,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境不要买贵重物品,在国内买就好,相差不了多少钱,有问题容易解决,省心。
我觉得吧,节日消费要想避开商家的套路,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消费,尽量少消费。
记得情人节那天,在网上看到太多人吐槽各个地方的物价太高,尤其是各种餐厅,东西都贵得离谱,而且贼难吃。
记得有个朋友吐槽说,她的男友为了显示自己爱女朋友,早早就预订了,他们当地最负盛名的,据说也是最浪漫的西餐厅。
结果到了那一天,因为她自己有事,耽误了点时间,等他们到了餐厅,已经没有位置了,服务员居然把他们安排在那家餐厅的卫生间旁边吃饭。
卫生间吃饭,谁都不乐意,可是因为商家的各种炒作,他们要是离开那家餐厅,估计连饭都吃不上。
所以,为了所谓的“浪漫”,他们憋着一口恶气吃完了,最贵,也最难吃的西餐,然后狼狈而逃:牛排是烤得非常过火的,像柴片一样硬邦邦,洋葱也是基本烧焦的,更别说其他的各种难吃菜品了。
问服务员,他就很礼貌地告诉你:“对不起,今天的客人实在太多了,厨房忙不过来,请您担待。”
这时候,作为想过情人节的、想浪漫一把的他们,除了接受,还能怎样?
从那家最“窝火”的餐厅出来,他们发誓,再也不跟风了,再也不在情人节那天出去外面吃饭了。
所以,越是节假日的东西往往是越贵的,尤其是餐厅、酒店等地方,他们就是抓住很多人想追求“浪漫”“仪式感”的心理,趁机哄抬物价,让你乖乖地掏出几倍于平时的价钱,而且还无法投诉,让你吃哑巴亏。
我觉得,最好的过节方式是,去超市买几个自己爱吃的菜,再买点平时舍不得喝的红酒或其他酒品,一家人自己动手做饭,这才是避开商家套路的最好打开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