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和实践那个更重要?实践永远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
最近有个客户要做地推,我就问两年前带的实习生,场地费现在的行情如何。这个学生已经在报社转正两年了,由于一直在做社区活动,感觉应该还有点经验。
一问他告诉我1万1天,很肯定地说没有还价的余地,还让我不信可以亲自去问下物业。
人总是迷信经验,结果经验总是骗人的。
凭着我的职业习惯,不能还价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今天就自己去看了几个核心商圈的租金。物业说可以打9折,再谈一下就松口8折了。
特别庆幸自己喜欢一探究竟的性格,否则给客户报了高价都蒙在鼓里。并不是学生不负责任,只是他的经验只是过去式,时间在变,经验自然就经不起验了。
所以职场新人每做一件事,切不可只听别人说,一定要自己动手去做,去感受才能下结论。
记得我还是新人的时候,就有同事说总经理特别凶,对下属特别狠,你要小心他。有天我在食堂吃早餐碰到总经理,他很亲切地请我吃早餐,虽然差了很多级别,工作上他总是给予我很多指导和帮助。
有次他还和我说最讨厌那种见到董事长就吓到话都说不出来的,心理素质这么差,怎么做好客户呢?
这言行作风完全是那个同事说的反面啊。
后来才听说那个同事是因为不会开车,和总经理一起去见客户,老板还给他当了司机,结果他没做好功课带错路,挨了老板一顿臭骂。
所以透过别人的眼睛看老板一定有偏差。
工作也是如此,在报社的时候,每次交接客户,老同事说这个客户很好,一定会出大单,一般这都是客套话,你切不可沾沾自喜;说这个客户很难搞,估计你有得折腾,也不要灰心。
因为他没有用心做怎么可能做得好呢?老同事不代表有经验,有经验不代表就是高手。所以既要听同事的意见,又要有自己的分析判断,最重要的就是实践,你不做怎么知道客户好不好做?不要工作还没开展就人云亦云,先入为主地框死了自己的思维。
就好像我做公众号,刚开始记者说我草根,客户说没前途,因为现在自媒体已经是红海了,你再做已经晚了。我就说公众号兴起的时候我在报社做得风生水起,根本就不会想创业,那时更没有这个团队,更不可能出来,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只要你有梦想永远都来得及。
公司做不到三个月的时候,学生说觉得这样下去根本没有出路啊,走了。再过三个月,核心团队成员陆续提出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走了。
成功不是一个跌宕起伏,激动人心的过程,而是一个枯燥乏味、简单重复同一个工作而达到目的的过程。大部分人都在这日复一日简单重复的工作中把创业的激情一点一点磨掉了。所以站上金字塔顶端的人永远只会是极少数。
任所谓的红海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我在有些公号群里有人感叹太忙,三天一更,还有一月一更的。你坚持每天更新已经甩掉这50%的人了。你再用心钻研加粉、运营就又能跑赢30%的人。
Facebook雄霸天下时,Instagram都可以凭着图片分享抢出一块市场蛋糕,Snapchat凭借年轻人隐私保护的偏好,添加了“阅后即焚”功能,又抢了一块蛋糕,还在纽交所上市了,首日收盘价24.48美元,比发行价暴涨44%,市值283亿美元,大有超越Facebook的势头。
所以永远不要从别人眼中去认识你的领导,更不能从别人的口中去开展你的工作,用心感受,动手实践,才是工作正确的打开方式。
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作为人类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汲取他人的经验,使错误的事不会重蹈覆辙,再来一次,我就是这么认为的。这也是人为什么可以在和大自然的斗争中脱颖而出的道理,成为了这个大自然界称霸的王者。所以,对于我们来说经验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有了前车之鉴,我们做起事来才能够更加自在的掌握事情的发展趋势。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为什么要做哪些事,怎么样做哪些事,这都是我们要准备的,当然了,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需要别人的建议的时候了,因为别人的经历或许能够提供我们一些帮助,但是你不去看的话,往往都会很容易出错,这倒是真理。“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唐代唐玄宗所说的一段话,一个帝王都有着向他人学习的觉悟,更别说我们这些普通人是多么需要这一种精神与品质了。所以说,别人的经验不仅仅能够为我们提供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为我们指明一些路,还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走正确的路。对于成功,我相信没有人愿意走弯路的。
所以说,多像别人汲取一些经验,自己少走一些弯路是很好的。不要总是觉得向别人学习丢人,连孔子都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位大师能够做到这样的地步,更别说我们这些普通人也应该这么做。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我觉得对我来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我不会完全遵循他的建议去做。因为每个人的人生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成长背景、心里想法、对未来的规划都不一样。你只能是把别走过的路去当做一个借鉴,让自己少走一些弯路,但还是应该更多考虑自己原本的想法。
况且每个人的经验都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吧,高中的时候尤其是高一,一开始你要面对九个科目,如果你已经决定好自己要读文科还是理科,那么你是选择去兼顾九个科目呢?还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你准备要读的文科或者理科上面,有些老师可能会跟你说,你要兼顾九科,因为真正优秀的人是所有的科目都可以学好的。但是也会有老师跟你说,一开始就把所有的精力集中放在六个科目上是一种策略。因为你高考是只考六考,不考九科,你从一开始就做得比别人更精细的话是非常有优势的。两个建议都很有道理,这都是他们老练的经验。毕竟高中老师都是带过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但是最后要怎么选择还是要看你自己。
我当年是,数理化简单地看一看,然后更多的精力放在文科的科目上面,因为我很早就已经决定好要读文科了。理科,只要能够在高二会考时拿到三个C就可以。我觉得自己更应该扬长避短,而非取长补短。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我的经验也只是个参考。
这个经验的概念呀,实在是太大了,因为经验也是有很多种类很多领域的,如果我们不加以区分的话,这个话题的讨论就没有多大意义,所以,咱们分开来看:
一、学习的经验。我觉得学习的经验对自己好点是没有意义的。我身边包括我阿爸妈妈都是喜欢看那种高考状元的经验分享呀心得体会的,看完以后还特别兴奋的告诉我有多么多么厉害,我应该向他们学习,仿佛学到了我就是下一个状元了一样,但是呢,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那都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性格沉稳的就是适合题海战术一步一步一题一题的,按部就班的来,但是比较贪玩的孩子就以理解为主看懂一些典型的例子就行了,因为你不能指望他们会做多少题目,所以呀,学习的经验飞享出来哪怕是状元的经验也就是一个听听就好,所以学习的经验对我来说是不重要的。
二、感情的经验。我觉得感情的经验是有必要的,因为我发现至少在单纯的学生时代,每个人的感情路线都是可以概括成一个大类的,每个人都是殊途同归的。你会发现学生时代,我们总是会经历异地恋,毕业分手这些典型的桥段。我还记得我谈初恋的时候,一个过来人就跟我说,初恋发生在高三,我只能说,你不要感情和学业都丢了,我当时会觉得他就是在危言耸听,但是事实证明,后来初恋也分手了,高考也考砸了,所以过来人的经验很重要。
这个当然重要呀,吸取别人的经验,自己就可以长点记性,以后就可以减少在一些方面犯错误。
其实现在很多时候我都是在吸取别人的经验吧。比如说,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不能管家里要钱,但是毕业以后租房子,刚开始的时候很多房租就要求一次性交几个月的。刚开始工作哪来那么多钱,只能到处借钱或者信用卡透支这样的话刚开始还没有挣钱就已经负债累累,在加上吃饭的钱,时不时在买点其他东西,一个月工资没多少还得要还信用卡,这种负债累累的生活多累。所以后来人就可以吸取经验,在学校的时候先攒一点钱,免得刚毕业的时候那么狼狈。
还有一种就是人际交往的时候。女生在一起很多时候就特别愿意吐槽别人这不好那不好的,我每次在旁边听着她们吐槽别的女生,说那个女生的缺点的时候我也会对照一下自己,看自己有没有犯过那种类型的错误,在思考一下吐槽的人说的有没有道理,有的话就改,没有的话就当没听到好了,不要瞎传别人的话,那样很容易让别人讨厌的。
还有很多时候比如写作或者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不知道该从哪里下笔或者着手,就可以看看曾经做过这些事情的人他们是怎么做的,听听他们的经验,然后学习他们的可取之处,里面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就很容易完成一项任务。前人的经验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富,这样的财富可以让自己少走一些弯路,放着这笔财富不用是等着让自己后悔吗?
少年时的曹操,并不是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乖巧懂事的好孩子。相反,他是一个调皮捣蛋、偷鸡摸狗的小人物。谁都想不到,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在当时能够快速适应巨变的时代,抓住机遇,最终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我们的历史书上。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曹操的少年时代就可以看出他具有了一些成功者的品质。(1)、曹操自幼习书,但是他不像我们现在这样,读一些《论语》、《离骚》、《弟子规》这样的书籍,而是大量的阅读法家著作,因此他深受法家思想的影响。对于一切理论,不夸夸其谈,讲究实用性。哪种手段最有效,就采用哪种手段。就如同邓公说的: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2)、曹操还善于总结历史教训。孙子兵法有云:善战者不败。百战百胜,基本上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智者千虑,都必有一失,更何况还是芸芸大众的普通人。失败了并不可怕,关键是要重新站起来,吃一堑长一智,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要让自己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曹操不仅吸取自己的失败教训,还吸取别人的失败教训。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把自己和别人的失败经验总结出来,能够避免走很多的弯路。
Array
(3)、曹操不走寻常路。有些路,看起来很好走,是一条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其实是此路不通。或者走的人台多了,人踩人,幸福感都被踩没了。想要成功,首先要与众不同。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曾经有首诗很经典,叫《未选择的路》。
Array
(3)、曹操具有实干精神,敢想敢做。既是思想上巨人,也是行动上的巨人,文能作诗,武能杀人。他不仅提出问题,更是去想着怎么解决问题。不像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说起来一套一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怂了,在残酷的政治面前他们是那么的傻,那么的天真。
曹操这个人具有多面性。有人是这么评价他的:如果是在和平时代,那他就是治世之能臣,如果是在战乱时代,那他就是乱世之奸雄。他杀人不眨眼,而且还说了一句让天下人表面上都很唾弃的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曹操这个人是儒家与法家思想的综合体。上层社会都是用法家思想来为人处世,但是他们却是用儒家思想来教育广大愚民。但是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用别的思想来教育,国将不国了。但是作为一个个体,千万不要被儒家思想蒙蔽,要思想解放,释放自己的真性情。
到底是哪一家好,这要看情况。
如果你是一个弱势群体,遇到强权人物,你只能采用道家思想来应对。譬如说你是一个小摊贩,遇到城管了,千万不要去硬碰硬,保护好自己才是王道。包括历史上有名的韩信,当时那个地痞流氓让他钻裤裆他就钻裤裆。
如果你们两个人身份和地位是对等的,那你就采用儒家。别人对你不仁,你可以对他不义。
如果你自认为自己很牛逼,那你可以使用法家手段去对付人。但是最好还是要低调一点好,因为一山还有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见好就收,不要逼人太甚。曾经香港的黑帮老大张子强,敲诈了一次李嘉诚,李嘉诚给了他一笔巨款,估计那笔钱够他用十辈子了。让他好自为之,下不为例。可是他以为李嘉诚好欺负,去把那笔巨款挥霍完之后,又来向李要钱了。后来他的下场就不说了。包括最近的一个山西黑老大,放出来的时候,还那么高调,估计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尝到苦果的。
历史不断的更新换代,但是人性一直从未改变。曹操身上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恶的一面,无法去进行一个简单的分割。曹操虽然处在一个封建时代,可是他的思想却一点都不封建,可以说比我们很多现代人思想都先进。下一篇文章讲讲曹操的用人观和人生观,让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唯才是举。
法律只是一种工具,它是上层人士制定出来的约束下层人士的一种工具,打击对手,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工具。用刀杀人,这是最愚蠢的做法。用法杀人,让人敢怒而不敢言。最高境界就是以理杀人。就是被砍了之后,普通大众还欢呼雀跃,说干的好。现在的贪、官,基本都是采用最高境界被除掉了。关键不是在于你贪不贪,而是在于你有没有站对队。就算你是一个大清官,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照样可以将你变成一个十恶不赦,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