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压力能够让我们集中精力,也能够给我们以警醒,是不是就应该放任它的出现呢?
40年代著名的曼恩峡谷森林火灾中,大风突然转向,导致正在救火的13名消防员措手不及,当火海向自己扑来的时候,大部分消防员惊慌失措,选择了逃跑。
只有两名消防员,他们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跑不过大火的,所以在面前的草地上放了一把火,让它烧出一块空地,然后走入空地躺了下来,用湿手帕捂住口鼻。
大火绕过此地之后,他们竟然活了下来。其实,这种方法是消防员培训中曾经讲到过的方法,然而压力之下,13个经验丰富的消防员中,只有两个人想到了。
有一次去大学参观,有人告诉我面试导师选学生的时候学生也在选导师。一些学生可以接受严师高徒型的,一些则需要相对宽和的环境。对一些学生来说太严厉的导师会让他们变成傻子。半年前看on call 36小时,第一部的严导师张一健教学很成功,第二部同样严厉的美雪就失败了。因为他两人面对的学生心理情况完全不同。就像前面几位说的因人而异。 还有一点 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效果也不同。我同学参加比赛一向是竞争越大对手越强发挥的越好,然而如果他老妈给他一点压力他就全盘崩溃。
因为我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纠结了三年——不准确的说是六年。
高中的时候一直不断给自己施压,然后发现自己看书听课效率很低,甚至下了晚自习看小说而不是复习。我觉的自己压力不够就继续施压,然后~~~~~~估计各位都知道我悲剧了。
一直到快考试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只要不是和高考直接密切相关的事我都做得很好。
“有压力才有动力”这句话时常萦绕在我们的耳际,可有压力就一定有动力吗?
事实证明——适当的压力才能成为动力,就像橡皮筋一样,一定的范围就可以反弹,过度后就可能会断。 一般而言,想要压力产生动力,关键是设置学习目标,因为目标是压力产生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