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肯定的,就好比一个乞丐觉得每天有剩饭剩菜吃就是很幸福的一件事,而让一个富家公子去吃哪怕是路边摊,他都觉得不卫生。从而他们之间因为生活品质的不同,所以他们的价值观乃至三观都不一样。
就是这种有生活品质不一样而决定的三观不一样的两个人去看待同一件事的态度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
大学刚入学的时候,我们宿舍四个人,两个南方,两个北方。南方人相对比我们富有,家境也比较殷实一些。而我这个人自立能力比较强,而且也因为我们的学费比较贵,所以我觉得到大学要自己赚生活费养活自己,不想再给家里增加负担。
刚学的时候还可以,我开销比较节俭,每次吃饭大不了太多菜,于是室友就问我能吃饱吗,当然能吃饱了。慢慢的周末的时候我开始出去做兼职,开始有的时候几个星期出去一次,渐渐地每周都出去做兼职。
一次和舍友在一起聊天,就聊到了生活费这个话题,他们每个月都会收到一千五左右的生活费,而我基本没有问家里要生活费都是靠自己暑假赚的钱再加上平时兼职的钱来去开销。
他们就很不理解我为什么要那么辛苦。
可能每个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我们家那边是农村的的,人们大都是外出务工,从小就的生活并不是那种很富裕的,也就算得上是温饱解决吧。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情况也有所改观,但从小就养成的节俭的习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坚持。
毕竟勤俭节约也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啊,不像舍友从小就过着富有的生活,他们就不理解出去做兼职干嘛,累的要死也没有几个钱。
而我因为也谈了女朋友,虽说是异地恋,但每次见面也要花好多钱,。要说吃饭什么的问问父母要钱还可以,但谈恋爱还问父母要钱就有点那什么了。这也是我经常去做兼职的原因。
而且毕竟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在外做兼职也可以学到一些人情世故方便在学校里面处事。舍友就认为在外兼职工资少,时间长,划不来。没课的时候宁愿在宿舍待一天不出门。
就这样,慢慢的我们都互相习惯和理解了,但我们认识各自觉得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只是我们不在去讨论了。
所以,因为我们的生活品质的差异导致我们看待问题的不同,还需要我们自己去调整自己,不卑不亢。
这个问题恰好问到了当今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的确,生活品质的不同,人们脑子里的三观也不就不同,更别说是看待问题了,比如说是农民吧,就说最基本的吃喝拉撒,在富人眼里,吃是很讲究的,每天吃饭的时间得固定,主食的种类,粗粮、细粮都得有,蔬菜也都得到位,农民呢?他们吃的是什么呢?几乎每天吃的都对一样,夏天吃白菜,冬天吃腌菜,生活品质的不同,看待吃喝都不同啊。
前几年一直火到现在的《变形记》也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啊,富家子弟们去了农村以后,农村的爸爸妈妈为他们做的一切好像都是应该的,就像是上辈子欠他们一样,吃吃喝喝,到惹祸,不仅一点也不感到羞愧内疚,而且还特别的有理呢,反过来,再看那些到了城里的农村孩子们,他们处处为家里着想,不想麻烦城里的爸爸妈妈任何事情,就是做饭他们都会习惯性的去帮忙。
有的孩子们还会亲自为他们城里的爸爸妈妈做饭,洗衣服,这种差别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没错,就是因为他们之间从小生活的环境不同,所拥有的生活品质不同,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嘛,就是这样,他们不能乱花家里的钱,说实在的,有那个孩子不喜欢穿好衣服,玩好玩具呢?不是不喜欢,是因为他们的家庭不能让他们这样,而富家子弟们,不管花多少钱,家里都给,不管惹什么事,总会有人给他擦屁股。
所以啊,生活品质的不同确是会让人看待问题也不同,尤其是在金钱的方面,更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啊吗,这也是我国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啊。
生活品质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当然不同。
因为一个人生活的品质就是他生活的环境,决定了它的意识形态。
哲学里有一句话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吧?你有什么样的物质条件,有什么样的生活品质,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的追求。
一个每天牧羊的人,他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一个大企业家,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一样子的吗?
如果这个例子差别有点大的话,那么我们可以举一个更加,贴近一点的例子。
比如说一个普通工人和一个中产阶级,假如他们的年龄是一样的都是中年,那么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样子的吗?肯定是不一样的。
前期是他们不同的看待问题的方式,造就了他们不同的行为方式,也造就了他们不同的财富量,产生了他们不同的生活品质。同时还造就了不同的人际交往环境,每天面对的人不同,收到的信息不同,反过来又会造成两个人日后思想更大的差距。
一个富家子弟和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可能穷苦的人每天被生活所迫,他们每天都思考的是如何生存下去,如何挣一点点钱,能吃上饭穿暖衣。他们的思考可以说是比较紧迫的事情,自己的头脑都被这些占用了,哪里有能力思考其它。富二代他们衣食不愁,比如王思聪,他只是在思考如何做投资,如何经营企业,怎么用人。
人们看待问题总是基于现有认知的,基于现在自己的生活品质。
其实要我讲的话,我个人认为生活品质如果不一样的话,看待问题也是会不一样的。因为你们两个生活品质都不同,就代表着你们所在的消费层面是不一样的,那么相应的你们的价值观也是会不一样的。你们所站的高度不同,所看到的世界和所看到的问题也是不一样,所以看待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也是会不一样的。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挺好解释的,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就说马云,马云的生活品质跟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品质可能是会有很大的不同的,那么我们一般认为马云此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就是创建了阿里巴巴,支付宝,方便快捷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可能认为这就是他最大的成功所在之处。但是马云个人认为呢,他在采访中曾经提到过,他认为自己此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创建了阿里巴巴,我们普通人认为这就是他的成功之处,而他自己认为这是他最大的失败之处,那么你说,生活品质不同的我们,我们看待阿里巴巴这个问题上面,结果是一样的吗?
生活品质不一样的我们,所对应的消费层也是不一样的,所拥有的消费观也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知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关这三观,跟我们的消费层面,我们见识到东西还是相关的,生活品质都不同,代表着我们眼界的不同,那么咱看待问题也会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