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今天的环境里感到事情不如意,内心充满疲倦、无力感、愤慨、内疚、无奈,甚至厌恶生活的感觉。其中的原因便是一些局限性的信念所控制的行为模式不能产生好的效果,让人时常感觉不快乐。
从应用心理学上讲,最妨碍我们在今天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找到突破的三个思想框架是:“应该如此”“托付心态”和“没有办法”。这三个信念之间的关联,往往也会一并出现。今天社会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困扰,都是来自这三个思想框架,破除了这些框架,生活中的烦扰困扰就会大大减少,快乐的心境也更容易获得。
首先看一下“应该如此”:它的意思是,事情应该如我所认为的那样发生。佛家常讲“因缘”,所有的事情发生了,都是有原因的,事情并没有如你所预期的那样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有人有能力控制一切,不要因为无常而产生对生活的无望感,提醒自己两点:1、事情发生了,自有它发生的理由,我未必能够知道,但我必须接受已经发生的一切;2、抱怨事情不该发生是不让自己成长,如何配合已经发生的事情,给自己制造成功开心的机会才是重要的。
其次,是“托付心态”:就是把自己生活中成功快乐的控制权托付给别人。尤其是在婚姻和恋爱关系里,我们常常听到类似“你是我的,我会给你快乐”或者“只有你才能给我快乐,没有你,我不知道怎样生活。”之类的话,以为爱一个人便有权利要求那个人照顾自己人生的成功和快乐。人际关系中,也有这样的托付心态,某人说了两句话,自己心里便不是滋味,责怪他不体谅。其实每个人都需要照顾自己的人生,人生中的成功快乐,也只有自己经由自己可以找到。
最后,是“没有办法”的心态:这是一份导致无法突破的执着情绪。“办法”不是指一个方法,而是指一个人至今已知、已做之外的所有方法。你不难见到一些人固执于某种行为或处事模式而同时又对效果不满。这些人很容易把责任推给他人或世上任何事物。
有一些人比较灵活,愿意尝试改变行为或处事模式,但经过数次改变仍然没有满意的效果,他们或是回复到最初的模式,或是放弃努力,而采取一个“认命“的态度。虽然他们口中说已经接受,内心却又不能泰然。其实突破是有可能的,但是首先要相信一点。然后是坚持一个灵活态度:未达到理想效果便不会妥协,进而不断的去寻找下一个新的方法。
打破这三个思想上的“框架”,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困境便会消除,我们更能使自己快速轻松的达到人生的目标。让自己保持积极,拥有快乐。
很想写点东西,然而脑瓜子里一片空白。甚至连最近几天做了些什么都忘了。最近都做了些什么呢?我坐在电脑萤屏前使劲回忆。
最近工作很轻松,也很无聊。同事天天邀我一起玩牌。实在推不脱,就打了几场,结果输了不少银子。人家工作赚钱,我上班倒贴。这样的时光实在很无聊,然而我却不晓得要做什么。
等待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结束,却在不合适的时间碰见合适的人。心乱如麻,也许根本不乱,只是空,空得一无所系。
本月18号感冒,到今天十二天过去了,仍未全好。躺在床上休息了三天三夜,有一睡不醒的感觉,说是这样说,还是晓得到点起床吃饭,吃过了妈妈端到床边的饭菜,倒头又呼呼大睡。床真是我最亲密的伙伴,它总是在我需要的同时拥有。
吃了不少药,又跑去卫生所吊了几瓶盐水,病症却磨磨蹭蹭的不肯离去。鼻子不通,时不时要擤擤鼻涕,不能自由呼吸的感觉真难受。 一边是空虚,一边时间又被安排得挤挤的,打牌、游泳(生病十二天,中间任性的跑去游了两次泳)、聚餐,偏偏这段时间还不断有外地朋友来长沙出差,一个个的接待,花去不少心思和不少银钱。
这样该算快乐的吧!跟大多数人相比,我的生活可谓是十足的休闲轻松了。可我不快乐,因为脑子里完全没有了思想。思想的时候是快乐的吗?不,思想的时候总是痛苦的。人就是一个矛盾综合体。晚上吃饭还跟上海来的朋友说,目前这种日子过得确实是轻松惬意,可就是缺少满足感。
快乐满足是什么?我觉得是能做自已喜欢的事业,并在事业中不断追求、进取,从而实现价值。这是我一直所希望却追求不到的。
快乐是人类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它会使一个人变得开心。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方寸即是心.一切的快乐都在自己的心里 ,快乐源于你的内心。
快乐我们触摸不到,但它却能够表现在我们的脸上。那就是我们的笑脸,有淡淡的,有羞涩的,有灿烂的,都诠释了那时的我们是快乐的。
但,如何才能快乐呢?
其实很简单,只需我们时刻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每天都笑笑,每时都快乐,那么快乐就在我们身边。
为什么人总是想要快乐呢?快乐固然会给心灵上一些慰籍,
可痛苦的感觉也不错啊,我觉得只要心境平静,淡然,就会有一种超俗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