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算的。
前天参加婚礼,被爸爸叫去见各种从来没见过的所谓的亲戚,这个是你姥姥的堂妹的外甥女,那个是你姥爷的侄儿,这些都是什么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后来我听着听着头就大了。他们都是假装寒暄,说:“哎呦喂,都长这么大了,上次见你的时候,你还是在满月的时候,我还抱过你呢,你有印象没?”
我不好意思的说:“没印象”。
“你看看你,我都白抱你了,这都记不住”。
我刚出生我要能记住谁抱我了,我真的就不在这儿聊天了,那就是神童了。后来就又假意关心你在哪工作啊,处没处对象之类的,紧接着就说让你考什么公务员,然后就能找好工作之类的,你了解我什么情况么,就在这瞎说,忙忙活活的一天终于过去了,我也就长舒一口气。
回家以后就问爸爸:“你说这样八百年不见一回的亲戚,究竟还算亲戚么,时间长了不走动,亲戚也早就不是亲戚了,处的还不如邻居”。
爸爸就说:“现在的亲戚哪像多年前的那种,那个时候都可认亲了,咱们你爷爷家当时来到这个地方,遇到两个跟咱们家家谱的字儿能对上的人就认为是一家子,然后就经常走动,现在可倒好,就算是有亲戚,也是一年年的不走动。”
亲戚其实并不光是要有血缘关系才行,更是要经常地走动,如果不经常走动的话,亲戚时间长了自然也就不算是亲戚了。
想想小时候,每年最盼望的就是过年,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桌子前,有说有笑,好不热闹。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亲情味也不似小时候那么浓烈,如今叔伯等亲人也只有在过年才能见一面。而过年时候,聊天的内容也开始变得无非是炫耀自己多有钱、混的有多好以及对你虚假的关心。因为真正关心你的话,怎么会平时连个电话都没有,让人丝毫感觉不到亲情的感觉。
只是过年的时候出现一次,却依旧要装作一副很亲近的样子,血浓于水的亲情怎么竟会变成这个样子。在错愕的同时,其实早就已察觉到,只是不愿意承认,还要继续演下去罢了。明明已经不再熟悉,去还要假装热情地问东问西。我想这大概也是,现在很多人不愿意过年走亲戚的原因之一吧。
既然长时间不见的话,那这种亲戚就还是随着时间渐渐淹没在人海中吧。
按理说,从来没见过的亲戚,还是算亲戚的。可能你们因为什么原因,这辈子都不可能见面,但是在父母眼里,你们就是亲戚,就算你们没有见过。
感觉我老爸这边的辈分还是蛮大的,像我还在我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有人要叫我姑姑了。每次听我老爸和我奶奶聊起老家的人,说这个应该叫你什么,那个你应该叫什么的。虽然老是听他们在哪里说,但是长这么大,真的有很多亲戚我是没有见过的。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家在新疆,而他们在甘肃老家,大家因为生活原因,也就很少去老家,就算去了也不一定能够见到,就会听着那些所谓的辈分,却从来没见过那些亲戚。
我觉得现在干我相同情况的人有很多,大家可能就是因为爷爷奶奶那辈人的关系,存在了很多没见过的亲戚。你说他们不是亲戚吧,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的身体里流淌着和爷爷奶奶有关联的血液,你说是亲戚吧,可是长这么大,都没有见过,让我们也很纠结的。
感觉现在我们这代人,对亲戚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少了,可能等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不在了,这些关系也就慢慢的不在了,但是现在看来,他们还算是亲戚的。可能农村人对这样的观念肯定不是我这样想的吧,但是作为我们这些远离家乡很久的人来说,他们这些所谓的亲戚,走在大街上,跟陌生人其实是差不多的。但是从现在来看,还算是亲戚。
亲戚是一种血缘关系。按照你的描述,你妈妈的哥哥,就是你的舅舅。舅舅的儿子与你是血表亲戚,在亲戚关系中是很近很亲的。如比你大,那是你表哥;如比你小,那是你表弟。你俩是表兄弟。也可以说,是仅次于或相当于叔伯家儿子的那种嫡系亲戚。除了你与同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这种叔伯家的堂兄弟姐妹和舅姨姑妈家的表兄弟姐妹,就是平辈间最亲的兄弟姐妹了。特别是舅舅家的兄弟姐妹这种表亲,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即使就是现在,依然有“舅舅家的老表大三分”的这个说辞。
见过面,十几年,几十年不走动的,也没啥话说。感觉不到血缘的力量。同在魔都的姑姑的女儿,机缘巧合见过两次,无感!
血缘,真不能拿来说事!感情,还是在于一来一往的人情世故中满满培养起来。
不算没有情份在里面。还有真正的亲戚是父母那一辈。奶奶(爷爷)那一辈不知道算不算。虽然新年有红包。传统文化里的"亲戚"可以去白度查。
你去见不就亲了嘛。要不然还有认亲一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