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我个人的角度,如果我是当事人,我想我也会说不要孝顺的。换成其他人,也许也会这么说。毕竟伤得这么深,这种痛不是像我这样从小就生活在幸福当中的人可以理解得了的;因此我本人也无权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藐视一切。但是这件事情却并没有我们想象当中的那么简单。首先父母对子女是有恩德的。首先父母赐予我们肉体,将我们生下来,没让我们还没见天就被流掉,这个本身就是无以为报的恩德。仅凭这一点,哪怕父母把我们生下来就扔在大街上,对我们也是有恩的。其次,父母在赐予我们肉体之后,即便是那些对子女存在性别偏见的父母,不论是重男轻女也好,还是重女轻男也罢,终究还是不辞辛劳的把子女拉扯成人。因为毕竟讨论的是极度重男轻女,虐待女儿的父母,因此除了以上两条,这样的父母似乎就不大可能再很好的给予其子女其他的恩惠了。但是仅仅凭以上的两点,父母也已经对子女有天大的恩德了。你不必急着选择是要孝顺,还是不孝顺这样奇葩的父母;但是你也应该明白这样的父母对自己也是有无以为报的恩惠的。未来的路还很长,你不能让恨意毁掉你的后半生。毕竟这样的父母也就让你不愉快二十几年,往后的日子你还是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过的愉快,也可以让自己的子女不再重蹈自己的覆辙的。人生本来就充满痛苦,谁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没必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而且人也是会改变的,虽然这样的希望有些渺茫,但万一哪天这样的父母就回心转意了呢!
不要,中国有的地方, 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比较根深蒂固, 而我恰好看到过一个反例, 而且是非常极端的那种,那两兄妹是龙凤胎, 绝对亲生 ,那个母亲是当地女强人, 很有钱并且强势 ,绝对的一家之主,据说从小, 家里面的家务活就是那个儿子包了的, 女儿什么都不做,儿子读书很好, 考上了一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 但是, 那个有钱的母亲, 居然不让儿子去读, 理由是要儿子留在家里面照顾妹妹, 雷死了的理由,然后儿子就在家乡找工作, 母亲一点忙都没帮, 只是在儿子已经自己找到了工作后 ,请了单位领导吃了一顿饭, 没给任何礼物之类的, 吃完就走人了,女儿读书很糟糕 ,但是很有小聪明, 母亲出钱, 给女儿办了一个小超市, 并且花了很多红包, 帮女婿安插进了一个很好的单位, 并且每到过年过节, 亲自到女婿单位领导那里送礼, 女婿在单位就发展的很好。
要的,物质差异影响精神。作为国内名校的女毕业生。发现班里的女孩大部分都是独生女。且大部分都是发达地区(北京上海天津)的独生女。家里父母基本都有体面的工作。这样的家庭的女孩独立自信,很有自己的想法工作特别是结婚以后。见识了一个国家内不同的人文生态。我老公的故乡是非常的“传统”。包括对女性的对待和评价。我婆婆,我大姑姐,身上都有浓厚的被忽略被歧视的印记(虽然她们自己不觉得)。我女儿这一代,有没有改观我不清楚。但是每家依然要生一个儿子。没有儿子没有后。
不要,但事实往往相反,多子女家庭中不被重视的子女,往往更热衷于对家庭成员的无底线付出,来换回家庭成员对ta的关注。这一点在多子女家庭中,中间子女(最多见的往往是第二个女儿)的表现最为突出,当然重男轻女家的女儿也类似(以下简称“被忽视子女”)。不像第一个子女一样获得过全部的关注,也不像最小的孩子那样获得宠爱,或者是在重男轻女家庭中被忽略,被忽视子女在童年没有学会感受到足够关爱,但ta们是渴望被父母关爱的,在找寻被关爱的条件的过程中,ta们往往会发现:只有在ta们对家庭成员进行付出的时候,才能找到一点点存在感。
你可以选择孝顺他们,但不要指望他们爱你。
父子反目,大~多~都~是~爹混蛋!!!老一代没几个好东西,我就不莫基了,大家都了解旧社会的没文化的大老粗,扶不起的老代人!真是烂泥不上墙!总之太喜欢女儿的,我肯定不交,我现在和别人保持朋友关系,是因为我不知道他们做过什么,以后我会查的,肯定得了解,不管他是胡凡,还是明星鲜肉,过份喜欢女孩,苛待男孩的就滚,我翻脸很快,重男轻女,重女轻男,都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