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见过世面?在女孩子最虚荣的年龄,能想到的无非是背着限量款的包包,穿同龄人买不起的潮牌,用各种p图秀秀修出来的旅游景点来证明自己走在路上,张口闭口巴黎时装秀意大利风情街……
I don't think so.毋庸置疑,见过世面,是需要一定资本和阅历的沉淀,沉淀过后,你能够厘清自己更想要什么,能辨别出对于自己重要的东西,能更爱家人,懂得经营。我见过对各种名牌如数家珍,读百卷书行千里路的气质女,对自己的母亲却大呼小叫,没有一点耐心,谈吐时丝毫不见她作为一个窈窕淑女的诗书韬养。
见过世面的女孩,可以和朋友一起讲黄段子拍腿哈哈大笑,也可以优雅的在塞纳河畔呷着咖啡讲英文,最重要的是,她赤诚善良。在这个叫嚣成功的时代,每个生物物种的趋利避害性都发挥的淋漓尽致,但是她会感恩,会慢下来,会陪伴身边需要陪伴的朋友,而不是奋身挤进能提升自己眼界的圈子,活得不像自己。
见没见过世面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讲,如果你正儿八经把它当做一个课题来完成,反而会造作惹人厌,就像<我的前半生>里贺涵说的一句话,这女人哪,如果太知道自己漂亮,并且特别把漂亮当回事,而且想利用这点漂亮办成事,就不可爱了。同样,世面也是这回事,如果你过于看重自己是否见过世面,你的这份敏感会带入生活的细节,你会比较,会失衡,会努力,但是你不快乐。或者你过于炫耀你见过世面,哦,那反而显露出你深深的自卑,你在过于急切的证明自己拥有的时候,恰恰是你最丑陋的时候。
见世面应该是一个打怪的过程,你先正确的认知自己,拥抱自己,然后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升级装备,来到越来越精彩的环境然后有越来越强大的战友。去吧,世界在等你。
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
见过天地有了眼界,但是有眼界还不够,只有明白众生的苦,才能懂得自己的甜。
就像很多人没有预料到小英嫁到了香港依然婚姻幸福,很快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他们更不会了解到,有些人的确是被上天偏爱的人,因为她们的“眼高手低”——眼界高,手却放得很低。
有一次,小英陪同先生去旅行,同行的还有先生的客户以及他们的太太。在某个奢侈品店里,太太团里有一位林太太想买一个限量款的包包,先生却认为款式差不多,价格却贵那么多。她站在旁边笑着说:把两个孩子养大,太辛苦了,你确实值得最好的。那位先生听到这句话,二话不说,刷卡买单。
另外一个太太在柜台前为几百元的差价争吵,大家觉得丢脸劝阻,只有小英帮着还价,后来我问她为什么不说算了,毕竟影响心情,她笑了笑,我知道心情最重要,但是我也知道那个“斤斤计较”是全职家庭主妇,整天和柴米油盐计较,在她眼里几百元不是小事,我能理解她。
这趟旅程,只有她,用买两个包包的钱,买了一个相机和镜头。那些太太们都惊呆了,偷偷跟她说:“你是不是傻啊,买相机有什么用,当然应该买包包和化妆品啊。”她也不解释。
我夸她:“你的情商太高了。”
她却说:“去了很多地方,发现这个世界充满着你不能理解的人和事,但又充满着不可思议的善意和美好。我并没有刻意去讨好谁,只是真心觉得每个人都不容易。”
她当然也知道,过往的同事,在背后说过她什么。她当然也知道,刚去香港的时候,先生的朋友们都不看好她,说她是外来妹。这就是世界的不同地方,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啊。
在古代是女子不可以走出闺房,直到出嫁的那一刻才能够从自己的家中出门。随着时代的发展,女孩子也可以独当一面,在现实中,同龄的女孩子比男孩子要早熟。因为他们的心智提前成熟,能够考虑的较多。
在现代社会,女孩子也应该多见世面,对于怎样女孩子才算见过世面,在我看来,首先要有一定的涵养,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慌乱,能够主场,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且怯场,能够读懂别人的心思,没事的时候出去旅游,去见见不同的地方,不同文化,遇到不同类型的人,能够自如的和他们交流,有自己的思想,主见,不会随波逐流。
比如在一个公司,当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处理的时候,不会畏手畏脚,能够及时的应对,找到解决的方法,有一个好的思维逻辑,快速的解决问题,赢得大家对你的认可;无论是在工作中,生活上,学习中,敢于表现,不会因为陌生人而胆怯,有一定的气场,对于一个女生来说,是再厉害不过的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主宰气场,只有有一定工作能力,见过大世面的人才能够处理自如。
一个见过大世面的女生,不会在琐碎的事情上斤斤计较,她们有自己的思考方式,谈吐涵养都是一般人无法相比的,同时,他们也是很优秀的,比起同行的同阶段的人来说,他们更具有发展的优势,因为他们有很好的应变能力。所以说,见过大世面的女生和一般的女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十年前,我大学毕业,以为决定人生命运的是机遇。后来发现,决定一个人的,不是机遇,而是见过天地之后的眼界。
那时候我有一个同事小英,长得清秀,工作踏实,但是并不起眼,一年后进了香港的一家上市公司,并且嫁给了一个优秀的香港老公,很多人都猜想,她一定是手段过人,或者是运气太好。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相识在一次欧洲旅行中,当时所有人都在往卢浮宫里面挤,唯独他俩都想站在同一个角度拍摄那一天的晚霞,两个人相视一笑,相约晚餐,结果越聊越投机,发现想去的地方都一样,就这样结伴走到了一起。很多人以为,城市里已经不会再有这样的故事了。
但事实上,人生很多巧合背后,不只是偶然。
当时我也问她,这样一见钟情靠谱么,她笑了笑,说了一个故事,在后来的旅途当中,他租的车子抛锚了,他们只能停在路边,等待救援。整整四五个小时,他们聊着彼此旅行中遇到过的最糗事件,都觉得这件事真的不算糟糕。
回来后不久,他就向她表达了求婚的意愿,因为他总是想起那一晚的欢声笑语,觉得未来的日子即使很苦,因为是她,也会变得不那么苦了吧。什么是眼界,就是有的人喜欢挤在人群中抢打折货,而有的人只挑选最想买的那件。眼界,就是有的人相信这真的太倒霉了,而有的人还可以谈笑风生。
留下的会越来越少,剩下的也越来越重要,你见过天地,见过众生,开始去见自己。越来越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包括生活和另一半,归根结底,是让一个人明白:不要奢望别人来理解你,你唯一需要理解的事情是——你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当你想清楚,做完决定,你的人生从此不同。比如小英,比如无数个小英这样的姑娘,她们比大多数人过得更好,是因为她们眼界更宽更广之后,发现很多事都是可以被放下,被舍弃的。
一份类似鸡肋的工作,一些令人生气的话,莫名的闲言碎语,莫名的不理解和指责,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都不能阻挡她们走向更好的生活、更好的自己。
她们有的去做了义工,有的搭车去了欧洲,有的在非洲拍摄动物的照片,她们除了有ABCD的罩杯,她们还有不一样的大脑和走过不同路的双脚。以至于他们的先生常常收到朋友们的羡慕:你怎么能找到这样有气质又有趣的妻子。
其实,她们并没有多么的与众不同,她们只是比其他人走过更多的路、遇见过更多的风景,见了天地、路过众生,最终决定,要成为怎样的自己。
之前网上看过一个故事,说一个游泳爱好者两次横渡英吉利海峡,但是第二次失败了,原因是第二次离目的地不远的时候起雾了,他看不到目的地了,结果越游越慌,心里没底就放弃了。
如果他知道目的地就在不远处,他肯定会坚持下去,无论做什么,心里有数很重要,彼岸就是天地,见过天地才能让一个人心里有数。
眼界会决定你能看到的风景,马东说过,我们的人生往往因为看见一条船而忽略了一条河,初入社会的时候时常听人抱怨,抱怨这个世界的假恶丑,抱怨这个社会没有诗和远方,因为我们没见过北极光,也不知道基拉韦厄火山的壮观。
不知道只是因为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不是没有风景,只是高度不够。
人是需要活在比较级的,如果不是发现肉煮熟了才好吃,到现在我们都还是野蛮人。因为小英了解过卢浮宫,所以不着急排队,遇到过比汽车抛锚更糟糕的事,所以并不慌张,因为有共同的眼界,他们在同一片晚霞下相遇。因为有共同的眼界,让他们在一件糟糕的事件中认定了彼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