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电影,《盲山》,陕西籍导演李扬的作品。开头平淡,讲述了一位女大学生白雪梅被人拐卖到深山里的故事。这个大学生,你可以说她傻,也可以说剧情幼稚,然而这确实真实存在的事情,并非捕风捉影。白雪梅被卖到深山以后,开始以绝食反抗,却被被强行按倒在炕上;接着她寄希望于村里的老师,也是丈夫的堂弟,却被骗色;然后又通过邮差寄信给家里,却未想到一转身信就落到丈夫的手中;求助于小商店的老板,用身体换来车钱,然后她只得自己想办法,一次次翻越大山,结果不是被截回来,就是在班车上被强行押回来;最后还是一个小孩帮她到镇上发信,他的父亲赶来,带着公安,却被群情激奋的老乡围住,只得再去搬救兵;留在村委会的白雪梅父女和当地人起了冲突,造成了悲剧性的结尾,买她的丈夫被白雪梅打死了---
看完之后,心情很沉重。生活真的是这样的无奈,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子,却被人贩子卖到不知法律为何物的深山里,无数次的出逃,换来不断的拷打和更加严密的看守。这还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吗?很难想象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啊。我不能不感到悲哀。
更让人心痛的是,村里不止白雪梅一人是被拐卖的,有一大帮,当白雪梅绝食的时候,她们被派来做思想工作,因为在长长的岁月里,再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她们选择了妥协,至少还有饭吃。因为盲山里,所有的人都是一个群体,都站在白雪梅们的对立面,没有人肯帮她们,从当地派出所得民警、村干部、客车上的看客,都司空见惯,只剩下冷漠,除了冷漠还是冷漠。
我想起去年的山西“黑砖窑”事件,那些被解救出来的人,都在精神和肉体上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伴随着很多人的一生。当人类对于自己身边巨大的不公也能表现得若无其实的时候,我开始怀疑一切。这也是李扬拍这部电影的宗旨,永远不要以为生活像表面上那么平静,在你不注意的角落,生活也许比电影还残酷。
看了《盲山》,又找了《盲井》,仍然是深深的震惊,尽管思想上仍早有准备,却仍然想不到黑暗矿井下掩埋的罪恶竟是如此骇人。为了钱,那些人可以到处去骗人,认作自己的亲戚,然后介绍到矿井里工作,趁其不备将其杀害,尸体推到井下,然后堂而皇之的以死者亲属的身份,向只愿花钱免灾的矿主索取赔偿金,通常至少也在几万元。得手之后,再物色下一个对象,然后重复他们疯狂而罪恶的行动---天哪,这到底是什么的一群人呢?
李扬是一个勇敢的人,他敢于将残酷的事实直面于世,在不动声色间将社会的阴暗面揭露的淋漓尽致。
无独有偶,影片上映已经几年了,就在前不久,同样的事情在现实中被披露出来。
据《南都周刊》报道,2005年10月,陕西省旬阳人何德军、何胜利将一个智障汉领到梁洼镇四矿,在井下将其打死,后冒充死者家属骗取赔偿金7万元;
2006年7月13日,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农民李成海在梁洼镇联办煤矿井下用炸药将矿工柯昌奇炸死,骗取赔偿金17.5万元---
电影和现实如此的相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无语了,对于犯罪的农民,你尽可以说他们愚昧,不懂法律,然而再怎么着,杀人也是犯法的呀!为了钱,竟然犯下如此令人发指的罪行,就算钱拿到手了,他们能心安吗?造孽呀。
作为一名陕西籍的导演,李扬冷静的观察现实,将残酷的镜头一一呈现,这种纪录片是的风格得到了很多的称赞。然而,我看到的是,在这两部影片中,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个年轻导演的抱负和一个欠发达地区的精英对现实的思考,有导演自己的情结在。比如《盲山》,电影中的发生地为汉中,那儿的确有大山,找我以前的看法,一致认为那儿风景秀丽,人民淳朴,看了电影后,我却迷惑了,尽管电影不等同于现实,我却开始认真思考起来,对舆论的歌舞升平有了疑问,也许这才是导演的苦衷吧。
至于《盲井》虽然并未说明发生在什么地方,然而之后现实的离奇发展,却摆脱不了他的故乡。旬阳和安康皆属于陕西,虽然我不愿看到这个结果,然而对于血淋淋的现实,我只能选择自己的良知,回避解决不了问题,敢于面对惨淡人生,才是严谨的态度。
朋友,如果你有时间,看看这两部电影吧?据说,李扬的第三部电影《盲流》正在筹备当中,希望他还会带给我们一个我们平常看不到的生活。
缺少知识教育,法律教育,文化教育,要把这三种教育普及到中国各个角落,中国改革才三十多年,比竟还有许为穷山辟乡,有许多文盲,法盲,,但是最可恨的是知法犯法,那些拐卖儿童妇女的人犯,都有学识,要不怎会轻轻松松骗一个女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