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住老房子,养过一只纯白短毛小母猫。我爸在单位的绿化丛发现了当时刚断奶的它,即使那么小,依然会像野猫一样拱起身体嘴巴发出嗬嗬声示警。在我家习惯了家猫生活后,终于它也要做妈妈了。临产前,钻到我家的楼梯下半米高的隔层里搭了个窝。奶奶就说,野猫习性还是改不过来,生小猫避人避得很厉害。关照我等它生好小猫千万别去摸,摸了粘了人气味,它万一把小猫遗了还好,咬死了就完蛋了。等到有一天,放学回来。大着肚子的它等我许久,见到我就上来用嘴拖我的手。我被一路衔着手跟在后头。最后实在跟不进了,它把我往半米高的隔层里拉…原来…要生了,让我陪它,给她接生来着…再后来,谁也不能碰不能摸的小猫,只有我能。我也天天带着手电钻进隔层看望小猫。我还给小猫摸摸肚子结果小猫以为猫妈妈舔它给它把尿结果尿了我一手。到现在,也记得一只猫咪妈妈给予我的信任。
我小的时候待在乡下的奶奶家,那年家里养了条大狼狗,是个五岁的帅气boy,然后五一我小叔大学放假回来,有条母狗跟着他上了回家的大巴(长途客车那种,一直安静躲在小叔座位底下),下车也跟着,就这么来了我家。家里人看她怀孕了,而且我们那有种说法,怀孕的母狗跑来是不吉利的,所以就想赶走她。可是那只母狗任奶奶扫帚拍和吆喝,不跑也不叫,只是退到院子口坐下。晚上家里一商量说就算了,多养条狗也没什么,然后就去送吃的给母狗。 然后!就看见家里的狼狗已经把自己吃饭的饭碗叼到母狗旁边坐在旁边看着她吃。 现在想起来,就像是媳妇穿江渡河来寻夫。后来,两条狗生了很多小崽子,村里的狗很多都是他们的后代,我后来也再也没有怕过狗了。
位于肯尼亚的桑布鲁国家保护区是一片珍贵而又美丽的乐土,那里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却有着完善的生态系统,是目前地球上仅存不多的自然生态栖息地之一。有幸去那里旅游的人们一定会发现保护区内有一些类似这样的奇怪标牌。画面上一只瘦弱的雌狮和一只小羚羊肩并肩走在一起,他们看上去是如此的和睦和憔悴,画面中的一排字“where nature defies itself”意思是“自然法则在这里被打破了”,就是在这里,非洲大草原上最凄美的传奇故事诞生了。
鹿的种类很多,花色各异,但尾部都有一块白色的毛,逃跑时,因为鹿是白天活动,且常以跳跃式奔跑,在阳光的照射下,白毛区会向敌人反射出一束晃动着的強光,既能威吓天敌,又能干扰它的视线。所以这种基因得到遗传,从而造就了世界上所有种类的鹿,在尾部都有一块白色的小毛毛。由于白毛是对称的,加上位置的弧度,就很容易,长出一颗小爱心。
公鸡如果刨出蚯蚓啊虫子啊什么的好吃的,会用嘴叼起来往天上扔,虽然扔的并不高。同时用爪子不断的捯蚯蚓、虫子防止逃跑,嘴里则不断的咯咯咯的叫唤。母鸡听到这个声音就会赶紧放下自己手里的活儿,撒脚如飞的跑过来一下把虫子吃掉……然后公鸡又继续去找吃的,自己就吃点菜叶子什么的。
有一种动物叫日本河豚。非常非常小,并且颜色不鲜艳,黯淡无光。大家都知道,动物们为了交配,为了获得异性的青睐,会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行为!而这只雄性日本河豚,它为了吸引雌河豚的注意,在细沙子上用自己的鱼鳍制作图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