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语文教学、词书编纂以及汉字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等各方面的需要,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处从1986年6月开始研制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7年7月国家语委邀请教育、语言、信息处理等方面专家对字表草案进行论证;同年8月委托山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作抽样检验。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参加了字表草案的修订工作。国家语委汉字处根据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对字表草案进行整理修正,于1988年1月制订出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常用字表选材的时间范围是从1928至1986年。在此时间区域内采用不等密度抽样,即抽样量按时间顺序递增,以近期的资料为主要抽样对象。社会用字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时期的用字情况有所不同。如果仅依某一短时期的用字情况选取常用字则有时间的局限性。适当把统计的时间拉长,纵观各个不同时期的用字情况,则可以衡量字的使用是否稳定。选取使用稳定的字,可以避免选字的偶然性。
拟订常用字表的选字原则是:
⒈根据汉字的使用频率,选取使用频率高的字;
⒉在使用频率相同的情况下,选取学科分布广、使用度高的字;
⒊根据汉字的构字能力和构词能力,选取构字能力和构词能力强的字;
⒋根据汉字的实际使用(语义功能)情况斟酌取舍。有些字,在书面语中很少使用,进行用字统计时往往统计不到,但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却很常用,像这类字,也应适当选取。
以上4条选字原则是综合运用的,不单纯依据某一原则决定取舍。
要说明白字表和辞书的关系,先得回顾一下历史上重要辞书的规范作用。历史上除秦朝实行过“书同文”+策外,没有像今天这样专门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对规范使用语4文字的引导工作,总是和朝廷钦定的典籍、教科书、辞书联系在一起。像《康熙字典》,就是 奉康熙钦命编写,字典的序还是康熙亲自写的。并不是封建王朝利用自己的权非得让辞书具有规范的性质,实际上是由辞书本身的特点决定辞书通过汇集、解释语词,呈现人类观察到的世界,反映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到《辞海》《辞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大大小小的辞书储存着语言文字、社会 文化、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当我们碰到一个字不认识或者不会读的时候,一般首先想到去查字典。所以,辞书既反映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状况,也反过来影响社会语言生活。正是因为辞书的这一特性,相关规范标准的研制通常会 参考重要的、社会影响力大的辞书,辞书对国家语言文字规范的落 实也负有重要的责任。字表是国务院颁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各类语文辞书应该遵循落实,推广应用。
字表发布后,2013年10月9日教育部等十二部门关于贯彻 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辞书编纂使用表外字作了专 门的表述:“《通用规范汉字表》公示后,出版或修订、再版的相 关语文辞书应依照《通用规范汉字表》,根据其服务领域和使用对 象不同,部分或全部收录《通用规范字表中的字,也可以适当 多收一些备查的字。收入《通用规范汉字表》以外的字一般应采用 历史通行的字形,不应自造未曾使用ii的新的简化字。”从收字来说,字表中的字是系统_理过的,经过了大规模语料库的统计和验证,及信息时代社会用字状况的考察,较为全面地兼 顾了社会需求。小型辞书,例如面向小学生的字典、词典,不一定 全部收录字表的字,可以适当缩小范j围。面向大众的语文类辞书、大型的辞书,应该考虑在收字的时候字表所有的规范字都包括进去。至于是不是扩大收字范围,要根据辞书的编纂目的来决定。专 业类的辞书,收字比较灵活一些,可以根据专业需要增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