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回收也不是各方面完爆海水淡化。刚刚说到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工业用水。因为中水回收毕竟依赖通过城市排污系统收集的废水,那么如果本来就没水可用,就没有条件进行回收。在中东北非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每天所有人都只有一两个小时的限时供水,淡水根本不够用,海水淡化对于沿海城市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或者同在加州的农业区,农田取水点分散,农业用水不易收集,也用不到中水回收。
水的运输成本前面答主提过了,就不再赘述。不管是中水回收还是海水淡化,都有一个公众接受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大家觉得源水是“不干净”的,心理上很难接受,不愿饮用。实际上膜技术能够很好的处理水中的污染物,以至于比大部分淡水水源都清洁。美国加州和新加坡已经算是水资源政策上非常激进的国家/地区了,可美国人至今没有接受直接饮用回收水。加州的回收水至今只能用来浇院子冲厕所,不能直接"从厕所到水龙头(toilet to tap)。事实上全世界各国人每天吃喝拉撒用水量都差不了太多,而美国人用更多的水来浇花园。(北加州的水源是得天独厚的高质量雪山水,可以想象这里的人每天用矿泉水来浇院子…)所幸仅仅用回收水浇院子就解决了很大的用水需求,暂时也不需要通过新的规定。在没院子可浇的新加坡中国,就需要公众接受直接饮用回收水。在新加坡,据说市长曾以身示范饮用回收水。无论海水淡化还是中水回收,还都是应用在城市或工业的集中供水。农业用水的需求量更大更分散,问题也更复杂。总体来讲两种技术都有它们的适用条件,如果都适用,那么中水回收一般成本更低。两种技术都是膜技术的应用,算是行业先进科技发展的大方向。不断成熟的反渗透技术,最近新出现的正渗透技术,以及附加的各种污水污泥技术,或有效降低成本,使得海水淡化和污水回收成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
新加坡目前两大海水淡化场,singspring 136380吨和tuaspring 318500吨。目前耗电大概四五度电一吨,有海有钱没水的地方才会用,比如中东。。。技术问题也不大,目前应该都用前处理+反渗透膜(也有蒸馏的)和后处理。前处理DAF/DMF或者UF,去除藻类SS,去氯,SD小于3,然后高压泵把水压过膜。反渗透膜就是注意膜污染洗膜等。之后再有一些后处理: 再矿化消毒工艺(考虑管道人体健康以及口感)再加了一些离子例如Ca进去,消毒下就可以喝。配套还有一些Energy recovery之类的。我看来技术虽还没有很成熟,关键在膜,工程,材料,但也可以应用了,并且的确用的很多了。比较熟悉的建成比较大SWRO 海淡厂:以色列,sorek,624000吨/天,阿尔及利亚,magtaa,500000吨/天,中东红海还有几个30万吨的,还有新加坡俩上面说了,天津大港100000吨/天。
作任重而道远。。。于是来奉献自己的知乎第一答。目前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主要分为膜法和热法两大类。通俗点说,膜法就是过滤,利用外界(装置中的高压泵)施加的高压,把海水中的淡水挤到反渗透膜的一侧,无机盐等组分留在膜的另一侧。而热法则是蒸馏,你就想象吧,类似于一口大锅蒸啊蒸,然后纯水变成水蒸气蒸出去了再冷凝得到淡水。当然实际中这个锅的设计要麻烦一点…海水淡化在中东地区发展的非常成熟。以色列、沙特等地方的海水淡化厂多如牛毛,技术也很先进,无论是工程能力还是技术研发能力都值得我们学习,目前世界上总规模、单机规模最大的膜法、热法工程都在那边。膜法最大规模已经达到近64万吨/天…而且,淡化水是和其他水源一起混合,进入市政管网的。也就是说,辣么多居民,都在喝淡化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