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小的时候可以着重培养儿童的无语境以特征驱动的阅读能力。阅读涉及识别特征和模式。模式识别可以是自下而上、特征驱动的过程,也可以是自上而下的,上下文驱动的过程。在进行特征驱动的阅读时,视觉系统从辨别简单的特征开始,比如纸张或者屏幕上某个方向的线段或者某个圆角的弧线,然后组合成更复杂的特征,比如夹角、多个弧线、形状和图案等。接着大脑再将某些形状识别为字符或者符号,它们代表了字母、数字或者在表意文字里的词。在拼音文字里,不同字母组被感知为词素和单词。所有的文字中,单词序列都被理解成带有含义的词组、句子和段落。特征驱动的阅读有时被成为“自下而上的”或者“无语境的”。大脑天生具有识别线、边和角等基本特征的能力。相反,对词素、单词和短语的识别能力就需要学习。从对字幕、词素和单词进行非自动的、有意识的分析开始,经过足够的训练,这个过程就能够变为无意识的。显然,词素、单词或者短语越常见,对它的识别也就越可能无意识。在像汉字这种拥有非常多倍的符号的表意文字里,然们往往需要更多年才能成为熟练的阅读者。语境驱动或者自上而下的阅读与特征驱动阅读是并行的,但运作的方式却相反,语境驱动的阅读从完整的句子或者段落的主旨,到单词和字符。视觉系统从识别高层的模式或者事先知晓文字的含义开始,接着利用对文字内容的事先了解去弄清楚或者猜测出高层模式的各个组成部分应该是什么。语境阅读不可能完全成为无意识的阅读,因为大部分短语层和语句层的模式和语境不可能出现得频繁到能够形成特定的神经触发的模式。但还是有些例,比如习惯用语。 实验研究证明,最有效的阅读方式是无语境的,自下而上特征驱动的方式,这需要熟练掌握到无意识的程度。尽管与特征阅读是两个并行的阅读方式,但语境驱动阅读在如今主要被视为一种候补的方法,只有在特征阅读存在困难或者不能达到足够无意识的时候才起作用。
智力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1.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凡是对事物的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等能力,均属流动智力。这些能力大多是先天的。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人在二十岁以后,流动智力的发展达于顶峰,三十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在个别差异上,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流体智力是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是与晶体智力相对应的概念,流体智力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2.晶体智力是经验的结晶,它是过去对流体智力应用的结果,大多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如词汇和计算方面的能力。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都属于G因素,也就是说它们通常都参与到任何活动中,其中流体智力是晶体智力的基础。晶体智力则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凡是运用既有知识与学得技能去吸收新知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属晶体智力。显然,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固定智力不因年龄增长而降低,甚至有些人因知识与经验的累积,其晶体智力反而呈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也就是说晶体智力则并不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晶体智力主要指学会的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
我觉得人的成长过程是一种逐渐固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人的各方面的可塑性越来越差,好比干细胞的逐渐分化。我认为这种固化过程实际上指的是肌肉记忆的减弱,即不需要逻辑与经验的能力。比如乐器、运动、绘画、母语等等。为什么说小孩子学习能力强,正是因为小孩子的肌肉记忆能力十分强大,只需要数量相对少的重复就可以习得新的技能。而成年人、无论是肌肉记忆的减弱、还是思维的固化(指人格特点、思考方式等不再易于改变),都使得学习新技能、尤其是需要“熟能生巧”的技能,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可以说所有不以逻辑为基础的能力,都是年纪越小越容易习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