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又称白蘑菇、蘑菇、洋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菇类,可鲜销、罐藏、盐渍。双孢蘑菇的菌丝还作为制药的原料。中国双孢蘑菇栽培最多的有福建、山东、河南、浙江、广西等省。栽培方式有菇房栽培、大棚架式栽培和大棚畦栽等。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季节可采取适合自己的栽培方式。分布极广泛,中国普遍栽培。近年来由于深层培养的研究成功,人们还可利用蘑菇菌丝体生产蛋白质、草酸和菌糖等物质。
培养料需经过堆制发酵,减少病虫为害,使其物理、化学及养分状况适于蘑菇生长发育的需要。在中国,培养料制备多用手工操作,料堆一般高1-1.5m,宽1.5-2m,先将厩肥、草料加水预湿1-3天。再将草料与厩肥分层间隔铺放,逐层浇水,建成龟背形的料堆。顶上盖草帘,后期遇雨,上覆塑料薄膜,以保持料堆的湿度和温度。堆制期12-14天,其间需翻堆3次,以促使培养料腐熟一致,水分均匀。合格的堆肥颜色呈咖啡色,草料具有韧性,含水量65%左右,pH值7-7.2。从80年代开始,中国陆续推广欧美国家普遍应用的后发酵技术,即在室外前发酵的基础上,在室内通过炉火加温或通入热蒸汽、热空气等手段,使培养料在60℃灭菌2小时后,控制在52℃左右维持4-7天。经过二次发酵,可以杀死培养料中的病菌和害虫,同时可使培养料的物理、化学状况及微生物区系更适于蘑菇的生长发育。
培养料温度降至28℃左右时,及时播种。播种方式有穴播、层播、混播等。中国多采用粪草菌种穴播,株行距225px左右,每一750ml瓶装菌种的播种面积约0.3m2。播种后,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15-20天,菌丝布满整个培养料。即进行覆土。覆土是双孢蘑菇栽培中的一项特有的技术措施,是诱导子实体形成的必要条件。欧、美多采用泥炭,中国主要采用园田土作为覆土材料。覆土的土粒,分大、小两种。直径分别为1.7-50px及0.7-25px。通常在床面先覆一层粗土,数日后菌丝伸出粗土层,再覆一层细土。覆土层厚度为3.3-100px。
出菇期间,菇房的温度应保持12-16℃,空气相对湿度应维持在90%左右,在菌丝生长与子实体发育期间,喷洒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高效磷、钾肥等于床土上,有复壮菌丝,加速子实体肥大的作用。 蘑菇堆料和栽培中的杂菌有土黄丝葚霉、白色石膏霉、橄榄色毛壳霉、绿色木霉、砖火丝菌等。侵害子实体的病害有蘑菇褐腐病、蘑菇湿腐病、细菌性褐斑病和蘑菇病毒病。为害蘑菇的害虫有蘑菇瘿蚊、菇蚊。还有多种螨类、线虫。应选用优质菌种,制作合格的堆肥,多菌灵、百菌清、福美双等;常用的杀虫剂有溴氰菊酯、二嗪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