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结婚的成本越来越高。如经济、收入、职业、房子、车子等都成为了双方父母对结婚的考量因素。但现实是怎样的呢?拥有一份好职业,不一定有好的收入;拥有好的收入,不一定马上就能买得起房;即便攒够了钱,付了房子首付,也不一定有钱能结婚;即便有钱够结婚,也不一定能够承担得起婚后所带来的生活压力。房价持续攀升,阻挡了许多年轻人对婚姻憧憬的脚步。特别是在中国“有没有房?”已经成了结婚的必备条件。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如果要靠自己攒钱买房子,基本是不可行的。大多是父母帮衬或双方共同还贷款来满足这一条件,再加上昂贵的结婚费用,和婚后的生活压力,房贷、车贷、养老婆孩子这几座大山就把你变成了房奴、车奴、孩奴。在没有充分的做好思想和物质的准备情况下,谁还敢结婚?这也就变相的导致了许多年轻人结婚晚的现象。
结婚越来越晚,确确实实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对比一下自己爷爷奶奶以及父母那代人,大多20出头就结婚成家了,所以我们每次都会面临着他们的催婚。相较之下,我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了这样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每个人为了加大自己的竞争力,就必须把人生中十几年甚至三十几年用在学习中,大学毕业后,每个人的平均年龄都达到了24岁左右,如果追求更高学历,那花费的时间就更多。经济压力,毕业后,自己还未踏足社会,没有收入来源,参加工作后也得用上几年才能保证自身的经济。如果女方对男方要求太高,男方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及经济去买房买车,何其苦逼啊。
现在的年轻人,思想越来越开放不再受传统思想约束,那种必须结婚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老一辈认知已经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男女平等,以事业为重,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在感情婚姻上,不再局限于--结婚一种形式,都愿意顺其自然。结婚固然好,不结婚也无所谓,相处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也没有领一纸婚书的大有人在。他们选择的是一种开放的感情模式,相知相守,互相扶持并不需要一纸婚书来约束。他们有着各自的生活圈、朋友圈,互不干涉充分的给到对方自由,但又以爱人的方式,默默的给予对方支持和鼓励。只要想结婚,他们随时都可以结,所以晚婚产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