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怪很多地区都有,只是在关中地区现象更突显,人情味也更浓郁。 “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关中男人的写照,它的正面意思是关中男人恋家恋婆娘,在“玩龙玩虎不如玩黄土”的小农时代,这种思想也算正统。既然关中男人还不错,那么,这里的姑娘自然爱嫁当地郎了。配合这一观念的还有这里的地理优势,八百里秦川自古都是自给自足的宝地,风调雨顺,物产丰富,缺灾少害。所以,民殷实而安于现状,不思外出谋生。
在关中地面上,“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的观念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关中姑娘们生于此,当然不愿意远嫁他乡了。何况从地理位置讲,四边没有匹敌帝王州的地方。东面出潼关就要过黄河,那边的中原虽然好,但过去是三年一小灾,十年一大灾。河南的人都挑担子往陕西逃荒,这样的地方能嫁吗?关中流传着“少不过潼关”的谚语;往西就是阳关了,西出阳关自古都是苦寒之地,前面有了王昭君哀怨千年的琵琶声咽,后面哪个瓜女子(傻姑娘)会自虐做牧羊人的老婆?南面是横亘八百里的大山秦岭,历史上交通不便,民少治化,饮食习惯迥异,不逃避战祸谁愿意进山啊?“老不入四川”就是陕西人不走唐玄宗的老路;北面更是沟大壑深山秃水缺的陕北,那里的信天游有一句经典的词“咱俩见面容易拉手手难!”是说一对青年男女在黄土高坡上见面,你深情地望着我,我甜蜜地凝视你。情浓意烈时想温柔地拉手,就惨凄凄了。中间一道深沟缺了座鹊桥,到对面翻越土沟需一天时间。这样的环境哪个姑娘喜欢?既然四周都不能去,当然嫁个关中郎好,外面的男人免谈
去过很多地方,发现其实在每个地方都有这种类似的说法。但是貌似在陕西关中地区的这种说法尤为强烈。不过老话归老话,渐渐的随着经济的开放与交流,这种情况将会慢慢的打开局面。
我们横看陕西关中地区,陕西作为中国的中心,而关中地区又作为了陕西的中心地区。自古以来,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作为一个关中人由生而来的历史文化自豪感就已经限制了女子外嫁的想法。除开文化层次方面,我们从经济层面。自古以来,陕西关中地区风调雨顺、物产丰富。在关中居住的人们安居乐业,有了安稳富足的生活,谁还愿意嫁去到不好的地方呢。再从地理上讲,关中地区是被各种地形所包围的一个封闭圈子,南面是八百里秦川,面积广袤的山区自古以来都是交通不便。北面是黄土沟壑的黄土高原地带,东边出关至黄河又堵住了人们的去路,往西历史上出关一片荒凉之地,又怎么是嫁姑娘的好去处呢?地理位置的局限突出了关中地区的优渥,谁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嫁到一个好地方呢,想必这跟关中女子不外嫁也有一定的联系。
不仅仅是关中女子不外嫁,很多地方都是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远嫁他乡,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因为父母不放心担心女儿去了远地方没有人照顾,会受委屈而且路途遥远不能经常见到女儿。虽说现在交通方便但是远嫁之后回家的次数明显也会降低很多不如在身边踏实。
二是,女儿嫁到外地一个人孤苦伶仃,受了委屈也没有人诉说更不能够立马回娘家得到父母兄弟姐妹的安慰。很多女孩自己也不愿意远嫁他乡。
三是,父母年事已高需要照顾。古话说父母在不远行,换成女儿也一样父母在不外嫁。但是由于外嫁之后男方相对隔的很遥远。很多不能细致了解他的情况。古语有云,不知根知底。也就是说不能够知道他的人品,性格担心自己的女儿未来的生活不够幸福。
综上所述关中女子不外嫁很多地方都不外嫁。
自古风调雨顺的,没那个必要出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