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首先你要弄懂磁铁为什么会有磁性?它的磁性从何而来?
磁铁吸铁的特性是由于其原子电流的磁化作用所产生的,众所周知,物质基本上都是由分子所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所组成的,原子能又包含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个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分到更小的级别即夸克级别,当然在此我就不多说了。我们都知道在原子内部,电子是在不停地自转的,同时,也是绕着原子核不停地旋转,一圈一圈的,周而复始永不停歇。电子,正是因为这两种运动从而产生了磁性。但是呢,在大多数物质中,电子的运动方向都是杂乱无章,毫无规律的,同时他们的方向也是各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磁场效应也会相互抵消。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物质基本上都不会呈现磁性。
但是,还是有一种例外,就是铁、钴类铁磁类物质。他们的内部电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有规律地进行着自旋,形成一个自发磁化区。当这类物质被磁化后,其内部的磁化区就会整齐而有致地排列起来,使磁性加强,就形成了磁铁。磁铁在吸铁的过程中,就是对其他的铁块进行了磁化,磁化了的铁块和磁铁,因为不同的极性而产生的相互间的吸引力,最终紧固的贴在了一起。给你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磁铁和钉子。磁铁中的电子就如同整齐有致的军队一般,齐头并进,训练有素。而钉子中的电子呢,则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毫无归束。当二者相遇时,则如同军队降服了野马,最终因为磁极性的不同而相互吸引到了一起。
所以磁铁的磁性就是原子电流磁生电产生磁场,磁化另一种物体,而另一种物体磁生电产生了电场,最终又由电场产生了吸引力。
但是当电子在高温下又会怎样呢?电子排列会变得杂乱无章。而原子也会因为过高的温度,剧烈的运动。从而导致整个原子包括内部都是混乱不堪,如同一个热闹的菜市场。所以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磁性也都会消失。在物理学中有一个专门针对这种现象的专业名词—“居里温度”。也称为磁性转变点,当温度高于这个点时,顺磁性消失,物质就会表现为失去磁性,当温度低于这个点时,磁性又会重新回来。
任何事都要先从本质看行,当你弄懂了磁性的来由之后,你就会明白高温时为什么磁铁会失去磁性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为什么磁铁被加热过后就没有磁性了呢?大多的铁棒都有磁性,其实磁铁有这样一个特性,叫做顺磁性,当磁铁被加热时,磁铁的顺磁性会明显变弱。这是由皮埃尔.居里发现的,所以为了纪念他的这一重大发现,将磁铁的顺磁性这一点称之为“居里温度”。其实不仅仅是加热时磁铁的磁性会消失,在将磁铁进行制冷效果是磁铁的磁性也会消失。因为过高或者或者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磁铁自生的磁场状况发生变化,进而使磁铁的顺磁性发生了变化,不过磁铁的磁性消失了之后,并不会一直处于消失的状态,当磁铁恢复到一定温度时,磁铁的磁性又会恢复。
这就像西方经济学里的均衡价格一样。当市场价格处于一个相对不变的价格时,我们称之为均衡价格,但这个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大于供给,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大于需求。而且这个均衡价格虽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即使它变化了,也还是能回到原来的相对均衡价格,它也受市场状况,居民消费水平,国家财政经济要素的影响。所以这个均衡价格和磁铁的居里温度其实有一定的相似性,将这两者稍微进行一下联系你就会发现很好理解了。
不过像这种磁性像一般的人来说,不会去研究它的磁性为什么会消失,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知道磁性在什么时候会消失这些基本常识就好了。所以磁铁在加热后磁性为什么会消失呢?就是因为顺磁性的存在。科学还在进步,还在发展,也许某一天,关于磁铁磁性的科学领域又会有新的发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