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宝对两个截然不同的女人如出一辙的态度却取得了惊人相似的成功,如果他不是有预谋有计划的这样做的话,那他真的是一个泡妞的天才。
白晶晶和至尊宝在山崖上那场激情迸发最后却因为“谁他妈的系的这么紧”而解不开的裤腰带最终通奸未遂的戏很精彩,不过事后至尊宝也承认,他是看晶晶那么冲动配合一下而已;紫霞也在城楼下的集市里拿着紫青宝剑和至尊宝拐弯抹角的表白,虽然费了些周折,至尊宝还是明白了,但却异常生硬的拒绝了紫霞,甚至那段被追捧到腐烂的“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也是至尊宝在欺骗紫霞时说出来的。但另一方面,至尊宝还死去活来叫白晶晶“娘子”,不惜一切代价要挽救她的生命,然后呢,又和紫霞死去活来的kiss,给了紫霞全神仙界最动人的最终幻想“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在万众注目的场合,身披金甲,脚踏五彩祥云来娶我。”他对两个女人貌似都没有动过真情,又貌似都可以附汤蹈火在所不惜,而每次在一个的面前一定是让面前这个以为他真爱的是另外的那个,这到底是为什么?这是我第二个问题。
我百思不得其解,夜不成寐,辗转反侧,肚子好像十月怀胎一样越憋越大,终于在今天,在和陈老师的对话中咔嚓一下把这个思想巨婴生下来了——当我絮絮叨叨的说完一开始的问题和我自己的心得之后,陈老师不紧不慢掷地有声的说,“我不明白的是,爱情真的是只能爱一个人吗?”
我瞬间崩溃泪流满面,没想到这个一言兴邦指点乾坤的人就真的出现了。没错!所有疑惑不解和纠缠不清的根源就是:我们假设一切的基础是“我们只能爱一个人”,爱一个人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爱一个人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爱一个人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爱一个人就是“梦断香消四十年”的陆游,爱一个人就是一对夫妻一个孩儿的基本国策,爱一个人就是和谐兴旺与时俱进的共产主义理想。爱多了就是流氓,爱多了就是无耻,爱多了就是淫乱,爱多了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这个时候我再回头去想那句被时常套用的台词就觉得豁然开朗,“爱一个人需要理由么?不需要么?需要么?不需要么?”我们一直把这句话的重音读错了,我们读的是,(爱)一个人需要理由么?其实应该是,爱(一个)人需要理由么?
《神女峰》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
诗歌由巫山神女峰触发的灵魂惊悸写起。神女峰凝结着许多内涵不同的爱情故事,而这首诗主要取意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峰》。两赋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树立了永远忠贞于他的志节。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性战胜情欲,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不再与别人恋爱。沿着这一逻辑,民间传说又补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成了人们万世景仰的偶像等内容。于是,神女峰便成了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
诗歌一开始就展现的意向是;:船到神女峰前,游客们向石像挥舞起各色手帕,对这一偶像狂热的崇敬,表现出在传统道德的强大磁场中,人们思维习惯和感情趋项的顽固惯性,然而觉悟者还是有的,她收回挥舞的手臂,捂住眼睛搽拭泪水——她分明觉察了神女偶像的可悲性。人们离去后,她继续苦苦思索:那么多女人总是通过苦守贞洁来追求一种道德价值的实现,她们热衷于把美丽的梦想安排在一条可怕道路的尽头。她们的悲惨充斥着社会生活和神话故事,以致悲剧“代代相传”,被铸造成道德楷模,被铺设成文化传统。多么可悲。
我们有了和犯罪分子坦白从宽之前一样的心理斗争轨迹,但还是逃不出最终被就地正法的宿命。
我们这样貌似隐忍坚强打肿脸充伟人的成熟着,把心动用所谓理智熄灭,就是因为,我们一直一直都在假设,我们在同一时间里,只能爱一个人,当你兴冲冲的走在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上,忽然从路边窜出来的一个心动,让你不管是接受和拒绝,最后都落下个憋憋屈屈的下场,意气风发的难以释怀着。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不是至尊宝,不能用月光宝盒回到过去,我们也不是孙悟空,没法用一件类似取经这样的事去完完全全的跳脱自己的烂摊子。
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