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么大,不同的城市的交通状况是不同的。同样是六七百万人口的城市,哈尔滨就和香港有很大的不同。香港是交通规划好,市民素质也更高一些,哈尔滨就差很多啦。
别的城市咱不说,今就单说说哈尔滨,算是管中窥豹吧。
哈尔滨这么大的城市,这么宽的街道,竟然经常堵得一塌糊涂,甚至能在全国拥堵城市排行榜中名列前茅,也是厉害了。
我觉得哈尔滨之所以堵,大抵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交通规划不合理。
拿哈尔滨比较堵的学府四征仪路口到征仪路保健路路口这一小段来说吧,最堵的时候堵到40min才能过去,远远低于步行的速度。
之所以这么堵,是因为这一段路承接了征仪路从南向北的车流、保健路走右转的两股车流、保健副路的车流共四股车流,但这段路又很窄,所以不堵就神奇了。
对了,现在不怎么堵了,那是因为保健路征仪路路口修地铁,保健路被封死了,车流减少了一大半。
第二是路边划线停车。
这个要了亲命了,原本是8车道,被你这么一划,就变成6车道了。
有一年的大年初三,我在哈尔滨转悠,路边基本上已经没有车了,划出来的停车位也是空空荡荡的,那顺畅劲,就别提了,一个字,形容:爽!
但过了春节小长假,就不行了,路边又冒出很多车来。很多原本只有4车道的也被划了停车位,只要是稍微有个交通肇事,你就等着吧,不堵死才怪呢。
某一个周五,我去西客站,应是被堵在科研路上了,短短的科研路,一共过了半个小时。到西华苑门口才知道,那里出车祸了。
我有时候就想,多建点停车场,尤其是地下停车场,车都停在小区、商场的停车位中,把路边空出来,还至于 这么堵吗?
第三是出行方式单一。
哈尔滨有地铁是最近几年的事,而且目前只有一号线全线通车了,三号线只通了几站,二号线、三号线、一号线延长线还在建,四五六号线还在规划当中。
长久以来,哈尔滨因为气候的关系,出行的方式只有私家车、出租、公交这三种。这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我们也有了滴滴和易到,有了小白单车的拜单车橙风单车等共享单车交通拥堵稍有缓解,但解决交通拥堵依旧任重而道远。
大多数的哈尔滨人还是喜欢买车而不是采取公共交通作为出行工具,我见过许多至今为止一次地铁都没坐过的人。
大多数的出租车司机不能理解滴滴的进步意义,千方百计地阻挠滴滴,甚至还玩过几次罢工。很多市民也还没习惯滴滴的共享出行。
现在玩共享单车的还是以年轻人为主,中年人对这东西不感兴趣。另外,哈尔滨的共享单车玩家虽多,但质量大多太次,仅有小白还不错,可惜小白的投放量又特别少。另一个问题是哈尔滨的自行车道太少。
虽然哈尔滨地铁在建,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况且也没有人知道会不会随着城市的发展,等到地铁建城通车的时候,这个城市依旧这么堵。
都说世界高铁看中国,高铁大概是中国最值得骄傲的了。中国的交通存在着地域上的不平衡,在今年六月,上海虹桥站和北京南站双向首发复兴号的时候,仍然有许多地区还是曲曲折折的山路。在八月底,新闻说我国将投入研发“高速飞行列车”,时速将达到四千公里每小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此感到振奋和骄傲,但是也该看到中西部山区,那也是中国。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开启了中国铁路的历史,铁路是交通之母。而现在,中国铁路铺设和轨道交通建设已经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了,然而还是有不少人酸溜溜地说“英国早在1900年就有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到现在还在使用”,就觉得中国的交通还是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我认为这是非常错误而且自卑的想法,我们中国人不该这样妄自菲薄。一百多年前的技术能跟现在中国的技术相提并论吗,英国使用了一百多年前的交通轨道和基础设施跟中国比,已经差了很远了吧。尽管在中国的西南,西北部地区,建设铁路非常困难,但是,中国工程师的韧劲是不可忽视的,在现在已经建成的铁路基础上,还会有更多的节点和分支。
中国地域辽阔,交通建设存在困难。所以这也是我们有部分地区交通仍然不太便利的原因之一。但是也在慢慢地完善了。在西北西南部,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道路的硬化建设,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因为前几年扩大社会投资导致的钢铁等产能过剩,而将过剩的产能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的完善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如果说交通不只是铁路,公路,还应该有水运和航空,那么我也是深有体会的。我的家长就是沿海的一个地级市,有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都是比较方便的。而现在又在海岛上修建一个机场,我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交通的发展。
今年,粤港澳跨海大桥终于开通,这是中国的交通。而在云南、贵州等山区,也有不少小学生上学的时候要利用绳索荡过水流湍急的澜沧江、雅砻江,这也是中国的交通。虽然我们取得了许多个“世界第一”,但是平均下来,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追求的是全民全社会的幸福。我们为“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或者最长隧道,最艰巨的工程完工而骄傲,也会为了山区孩子的辛酸而落泪。因为,这都是中国。
中国的交通发展确实非常快速,也要始终牢记我们追求的是全社会的幸福,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在仍然有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总能通过转移支付,统筹协调来慢慢推动贫困山区交通的完善的。在全国境内建成交错贯通的铁路网是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的责任。
资源浪费严重,强者更强,应该考虑国防需求,还有就是要用世界光修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