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很多年轻人在入职半年到一年选择辞职,也有很多在苦熬了两年到五年以后终于忍不住逃离——我为前者感到高兴,而为后者感到惋惜,毕竟,传统的银行工作本就不适合很多人。说到底,我觉得每一个银行新人或是意愿成为银行员工的同学,都要想清楚这样一件事:我为什么要在银行工作?我来给大家简单总结下,对一个平庸的银行基层员工,这份工作意味着什么。新人在最初工作的两年时间,最重要的是要想明白,要不要真的在银行做一辈子。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择的权利将不复存在。另一方面,稳定、体面、不寒酸,这样的工作条件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有足够吸引力的。心理关真的过了,第二件事是学做人。银行里面95%以上的工作,门槛都是极低的,倘若你真是金融人才,也自有大把非银机构排着队来用天价薪水把你砸晕拖走。否则除了资源、背景这类银行业“硬通货”,混银行就是比做人。时刻提醒自己少一些看不惯,毕竟过第一关的时候你已经想清楚了。调整好了心态和做人,才算是真正成为了银行人,之后要做的才是学习和充实自己。不要满足于出色的完成工作,如果对自己未来有所期待,就要让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倍于你现在的岗位,或者更直白些——不想靠混年头,就要让自己具备你上一级到两级的能力,甚至要超过,毕竟眼界和人脉几乎必然是不及的。银行是金融的枢纽,但银行工作的平均水平不及很多非银同业光鲜,工作久每个人都会明白,每份工作,个中冷暖自知。选择适合自己的最重要——如果做得不开心、自己都不认同,还谈什么发展。
自身就在一个地方性银行工作,刚刚满五年,谈不上前辈,有些自己的感悟:认清自己。这点很重要,自己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是喜欢稳定的还是挑战性的工作,家里的人脉怎么样。知道这些才能确定自己的定位。职业规划有点虚,一般人就是客户经理和柜员两条线,外向有人脉选客户经理。不要人云亦云选客户经理,不适合自己会做的想死的。拓宽人脉。小银行不管行内行外人脉都重要。寻找自己的发光点,会交际的就去交际,能力强的就提高自己业务技能,会写的就多投稿(行内杂志门槛很低的,因为大部分人不感兴趣),会考试的就去多考证。都有用的到的时候,如果一点闪光点都没有就不要抱怨社会不公平。
赶紧跑,有多远跑多远,千万别回头。
没有资源千万千万不要进银行,真的不是一个靠努力能发迹的地方。
屁股坐得稳,加班零点三,脚要跑得紧,油票二块九,嘴巴多点蜜,红包三块一,口水接得住,绩效四块五,衣着要整洁,扣钱百十七。
千万不要进入,不然后悔一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