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因为我去北京参加了一个活动,主题正是“过年的仪式感”。主办方请了不少专家学者,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最后提了不少恢复过年仪式感的建议。
这个活动也侧面反映出,如今的过年,真是年味一年不如一年了。
现在的城市过年,直接简单到吃几顿团圆饭,就匆匆结束,很多人过年还想着赚钱,根本顾不上过年,而且,我们能看到,连年夜饭都开始订制了,真是省了不少事,但过年的仪式感,不是更少了吗?
相比城市,广大的农村地区还是能看到一些年味,而这很大程度上,是70后在苦苦支撑,80后,90后,00后,对过年的感觉越来越淡,很难想象,再过20年,那些老一辈的习俗,新的年轻人还会不会去坚持?
总得来说,在这个大环境下,年味儿正在变淡,我们曾经期待过年的心情,过年的一些传统习俗,正在濒临消失。
是什么导致了这些的发生呢?
首先,我认为是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以前过年就是吃平时舍不得吃的好吃的,直接和食物挂钩,让人满怀期待。而如今平日里,都可以海吃海喝,基本都是过年的待遇,日子每天过得和过年一样,过年的仪式感能不减弱吗?
其次,科技的发展,让人们信仰缺失,认为传统的那些习俗,就是祖先编出来骗人的,不信也罢。
另外,忙碌的生活,很难让人心真的静下来,做这些繁琐,但有仪式感的事。
春节期间走亲戚的传统固然很好,但是如果年轻人要经受那么多盘问,心理上产生了负担,那么在某种程度上,传统就会变味,也会让很多人产生反感。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能省去一些繁文缛节,单纯地坐在一起团聚一下,走亲戚这件事就会变得非常和谐,也就基本不会存在代沟的问题了。
还有几天就要过农历新年了,各家各户也陆陆续续开始准备年货,有的人家甚至已经买好了春联儿,开始张罗各种吃的,和往常一样,新年的气息逐渐逼近,不管城市还是农村,都逐渐开始有了过年的味道。
现在很多人之所以说年味儿越来越淡,大概是因为对新年的重视程度,已经远远降低。举一个例子,在我小的时候,大年初一那天早上,拜年的人特别多,几乎可以说是络绎不绝,每家每户都洋溢着喜庆的氛围。但是如今已经变得有些不一样,人们不再像以前一样准备很多年货,也不会挨家挨户去拜年,虽然很多仪式感还在,但是总感觉只有小时候的新年才是最快乐的。
不管怎么样,新年即将来临,我还是怀着非常大的热情期待它的到来,春节期间,希望有机会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聚一聚,和自己的亲戚朋友一起团圆,吃到很多美食,许很多开心的愿望,过一个快快乐乐的新年,一起在2019年努力实现心愿,做最优秀的自己。
我感觉我曾经期待的年味真的是不在了,可以说我已经有8个年头没有回家过过年了,我们家的父母也是上班一族,他们在春节期间也不放假,真的是有些时候大年三十就我母亲或者我爸爸一个人在家里,我妈上班,要不我爸爸上班,还有我老婆和我都在加班。
其实越长大约会觉得过年没什么好玩的,但是对于那些懒得出门的孩子就不一样了,终于被家长拉上出去走亲戚,终于被小伙伴们叫上出去逛街,旅游。但是我们的年味还是有得,过年终于能见到好久没见的叔叔阿姨。
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这样的答案大多来自成人世界。倘若问一下14岁以下的小朋友,他们非常乐意过年,孩子们眼里的“年味”必将与大人们迥然不同。
没在了,现在对过年一点感觉都没有,小时候的那种兴奋劲儿,现在一点都没有了,现在过年对于我来说剩下的只是更多的应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