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执法方交警和交通运输部门,交警对老年代步车的查处依据,只能是处罚不挂牌和无证驾驶,交通部门也只能查处其非法载客营运,对于没有载客的车辆则无计可施。更致命的是,执法部门对老年代步车的查处只是管理的末端,在管理上游未做好工作让大量车辆流入市场,交警和交通部门在直面车主执法时也难以回应“不能合法上路行驶,为何又让生产、出售?国家让卖为何不让开”的质疑。并且老年代步车车主多为弱势群体,一线执法时也屡屡遭受暴力抗法、撒泼耍赖等困难,执法难导致难以形成长效查处机制,对老年代步车的规范查处多处于运动式执法的状态。
建议将交通法规做为一门必修课,所有车辆都必须挂牌。任何人都有开车的权利。对于非机动车,农用车及老年代步车,残疾人专用车等减免挂牌费。违规者无轮是车辆还是行人一律严罚,必须罚他个倾家荡产,以一敬百,没必要对人和车以强弱区分。现在的车为什么乱行乱拐,就是因为有商业保险,出了事故自己损失不大;行人为什么不走斑马线?就是因为处罚不严,甚至人情化执法。听我一个朋友说,他儿媳在澳大利亚将车停在残疾人停车位十分钟,就被罚款四百澳元(折合人民币近两千元),所以在澳大利亚,残疾人停车位永远没人占用。驾驶车子的是人,与什么车有何关系?只要所有人都遵守规矩就不会出事。越是高速车,大车,违规了后果越严重。有多少人持有驾驶证,而且又开着合格的车辆,不是照样撞死人?某些无良司机持有驾驶证还不是照样截头猛拐,占用他人路线?或者会车不变灯?或者大车欺小车……又有多少行人仗着自己是“弱者”占用机动车道,甚至以碰磁为生……这就好比好人即使拿刀也只会砍柴,坏人用水果刀也照样杀人一样……
老年代步车野蛮生长,但监管却处于尴尬的境地,长期以来甚至连正式的官方称谓都没有。
“生产企业含糊说它是电动车,上路不用挂牌考证,把它归入非机动车范畴;交警在处理事故、道路执法时则认为其超出了非机动车的鉴定标准,应该属于机动车。”交警人士介绍,正是这种不用考证挂牌的宣传迎合了人们贪图方便的需求,老年代步车迅速泛滥,不光是市区的大街小巷频繁出现其身影,近两年也开始向三四线城市、县城甚至是乡村蔓延。
由于老年代步车违法频发,由此引发的事故屡屡见诸报端,整治老年代步车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具体实施起来却有相当的难度。
加大力度管理,对所有老年代步车进行登记入册,上保险有编号,进行驾驶技术培训和交通法规方面的理论知识培训,合格的发放老年代步车驾驶证,车辆必须悬挂号牌方可上路行驶,先做到管理,下一步再进行处理,处理要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人员的处理,就是要对一些不遵守交通规则人员进行处理,进行教育罚款和吊销驾驶证等的处理,第二步,对车辆进行处理,老年代步车辆的合格程度和老年代步车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处理,对不合格的车辆进行限期更换的处理,这样就可以方便了老年人也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上路的第一个意识就是要遵纪守法从我做起,不能把老年人一棒子打死,谁都会老,谁家都有老年人,更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所以我觉得管理是第一位的。
交通部门应该给代步车准确定位,非机动车吧,在机动车道上走,出事又没保险。机动车吧,司机又没驾照,出事又胡搅蛮缠。并且车的体积越造越大!行使中骑线,逆行,闯红灯再加上司机倚老卖老……哎,睡遇见都提心吊胆
老年代步车这个顽症是让司机们深恶痛绝的,而治理存在难度,主要是国家质检部门没有这类车的国家标准,属于非法生产,而交管部门因为没有可参照的国家标准无法检车上牌照。可现实是,大量的车在不断的生产和销售,道路上行驶的越来越多,所让有的交通参与者感到危险离自己很近,交通管理者感到棘手。十九大召开了,寄希望于交管部门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过程中,在这方面的管理上能够创新,整治一下老年代步车。要么,严禁其上路,见到就收缴;要么,特事特办,就按照这种车的说明书或合格证检车,上拍照,驾驶人体检学习考驾照,让他懂得交规安全上路。希望公安部交管局能够尽早拿出解决的方案,让道路更安全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