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上海来北京,在我眼里,上海如果算一线的话,北京真的有可能二线都不到,尤其是这边的逆市场化环境和渗入血液的低效基因,刚开始每天都在脑海里骂自己。
从上海到西安。薪水从1w变成了3k,都是月光。但是以前租的的房子带厨房;现在租的房子是厨房;以前健身去健身房,现在健身跟小区大妈跳广场舞;以前买3000的衣服不眨眼,现在买300的衣服想半天;以前出行打车50块没感觉,现在坐公交还用打折卡;以前每周都去格调餐厅聚餐,现在窝在家里炒菜;以前每月江浙沪玩一玩,现在卖场大减价抢一抢。。。物价没感觉比上海便宜多少,消费降级。。。
以前在4线城市上班,隔三差五。三五个朋友吃火锅,K歌。旅游一下,来广东天天宅成精了!去得最远的是菜市场和超市!在家晚饭一吃,院里的电话一来就去街对面的体育公园遛弯
一线广阔的视野,二三线缓慢的生活!若随遇而安,如刨丁解牛!若心有不甘,如虎落平阳。
深圳做了五年,从最小的技术员做到集团总部市场部主管,每次开技术会议都是直奔主题,快速解决问题,累归累,但是特别有成就感,自豪而骄傲,闲暇之余可以去各国家体验生活。现在到贵阳四年,开个技术会居然要先拿一半的时间宣贯党的方针,没别的意思,只是觉得这种官僚作风耽误技术会议的主体时间,从上到下全是官僚主义,就不是一个做事的城市。这边工程多,但是做的质量较之别的城市差距太大,就是糊弄人的,不知道检察部门是怎么执行标准的。评个文明城市就像做给检查组看的,人一走该干嘛干嘛。贵阳人风气不好,女的拿个2500的工资带个20000的包,买车非得买名牌车且自己背负一身债,天天评论这人土那人衰,确选择性忽略自己本来就丑还有资格去评论别人。男的天天吹牛逼日爹骂娘说这样能做那样能做,真到要做的时候就没一点担当且自私,当然每个地方都有,但是贵阳的这种人出现的概率高于别的省份,社交需谨慎。最后劝一句不要在贵州生活或做事,嫁人不嫁贵州男,娶人不娶贵阳女
出生的时候,是全国第四大城市,工作了变成人人喊打的十八线城市。沈阳人的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