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有它可取的地方,他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及君子之道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强调这种家国天下的责任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每个人都能有这种家国情怀,那么我们的社会肯定会变得更好。一些道德上的问题自然而然的就解决了。有的时候,这些问题的解决它不能单纯的靠法律法律,它是一个强制性的东西,道德水平上去了那么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君子之学应该是清朝人提出的概念,大抵跟儒家之学差不多。
孔子强调自己“吾十有五立志于学”;喜欢颜回“有颜回者好学”;一再要求“君子博学于文”;最担心的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这是在强调”学“,是体。
“君子之学”的定义好写,这个定义只能在您自己的心中,随着您的成长慢慢深化得理解。
首先很显然“小人”一词大家都很不愿意被称呼,很愿被“君子”。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就利用了这么一个最简单、原始的“教育心理”,实际上也是抓住了人们尤其是未成年受教育者的心理期望——被夸奖而不是被批评、被“辱骂”。所谓“君子学说”,有些情况下,是伪君子。
我觉得儒家有千般错,万般过,有那么一条却是极其有意义和价值的。那就是孔子认为,所有学有所成的人对国家对普通百姓有着天然的不可推卸的责任!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如果能力大了却不去担负责任,孔子认为这就是不仁。
儒家的君子之学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现代和谐美好社会的缩影,当然现在的这种美好社会也是经过吸取儒家的那种君子之学文化才得以发展的这么好,让整个社会都相互的信任,像君子一那样进行交流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