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不是,看不看世界名著和丢不丢人没有什么关系,甚至有没有文化和丢不丢人都没什么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能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已经可以了。
在读初高中的时候,每逢寒暑假,老师家长都会强制性要求读2篇世界名著,还要求写下读后感,说实话,我到现在还记得我初中时期读的两篇世界名著,红与黑,和简爱,但也仅仅是还记得名字罢了,我浅显的读了一遍后,草草的写了读后感,应付就完事了。那时候的我,没有任何想要读这两本书的欲望。都是被逼的,读名著给我带来的乐趣远远不如金庸小说来的多。
到了大学,眼界逐渐变得开阔起来,才开始渴望去获得知识,希望在书中去体会到另一番世界。那时候是想要去读书,而接触名著只是先接受主流得观点罢了。但是就算是名著,也是会受到语言与时代文化背景所限制的。再好的翻译终究无法原汁原味的还原,未身处时代,而不知有些事情意味着什么。所以很多的世界名著,自己只能说是看过一遍,甚至不敢说是读过一遍。
世界名著大多是某一个时代的文学瑰宝。是留给后世的学者学子们学习研究的。有的人为了读名著而去读名著;有的人喜欢读所以去读;但无论是哪种,能取得共鸣的却是少之又少。读过名著的人也不见得就比没读过的知识水平要高。所以读自己真心想读的书就好了。何必去刻意的追求名著的。很多美好的事情,加上了刻意两个字就变得不美好了。
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