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味道越来越淡的大多都是想我一样的80.90后,因为记忆中童年的春节只有一家人围在饭桌前,吃着团圆饭,看着春晚,父母讲着过去的故事,儿女讲着着电视里的小品,共同等待着新年钟声敲响,在那一刻,拿出早早买好的最漂亮的烟花、最响亮的炮仗点燃,看千家万户放烟花,听十里百村爆竹声。那时候人们有许多共同的话题,讲不完聊不尽,在除夕说到大天亮,叫做“守岁”现如今春节,网络活动层出不穷,这会儿大家着摇一摇,过会儿又忙着抢红包,和父母少了许多言语的沟通,甚至忙的顾不吃上父母准备的年夜饭。好不容易结束了又忙着给朋友、领导、同事发拜年短信、打电话拜年,却未曾第一时间和自己的父母拉拉家常,给他们拜年。
小时候春节是一个全民身体力行的节日,每个人逗深度参与其中隆重无比,现在大部分都外包了。正如木心所说,那时候很慢,吃完腊八粥就开始准备过年了。那时候规矩多,做的食物种类也多。现在过年基本上都不用提前准备什么,所有的工作都成了一种外包,超市里什么都有卖的,人们过节的参与感降低了,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一家人外出旅游就是一种新的过年方式,对于零零后来说,可能他们记忆中的过年,就是没有鞭炮,没有体力活,有的是各种聚餐和外出旅游,这些都是不同年代人的不同记忆。
小时候,放鞭炮,贴春联,做年糕,穿一年才做一件的新衣服,但现在鞭炮很多地方不允许放了,贴春联的少了,年糕不用亲自做了,新衣服不稀奇了,走亲戚的少了,农村传统灯会,花灯,马马灯,龙灯,狮子灯挨家挨户拜年的节目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抢红包,看电影,旅游等项目,传统的习俗大都还在,中国年红遍全世界,这也是好事,让我们怀念过去,把握现在,过好每一天。
不是春节的味道淡了,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少了,共同话题少了。以前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聚在一起看春晚,然后我和我爸妈还回去看耍龙的,现在呢,春节的时候每个人都抱着各自的手机,然后刷着自己的朋友圈,连点交流都没有,只能看到厨房忙碌的妈妈。丝毫没有感受到过节的气氛。
我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得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以前,只有过年才能吃肉的我们,随时都能吃,只有过年有套新衣服的我们,随时可以买买买。每天都像小时候过年一样,所以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
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人们思想行为发生改变的原因,归根结底是人们的需求发生了改变!在物质生活极大满足的基础上,人的精神世界,对同一个事物的看法,观点,感受必然发生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