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祖辈人说,最早的办喜事或办丧事的风俗形成,是因为古时候,生活困难,结婚,生孩子或办丧事的钱,普通老百姓都掏不起,于是亲戚朋友和乡亲们都一人添一点,帮助办事的人度过难关,而现在这一层意思基本没有了,纯粹是一种人情关系的往来,事实上是大家都有孩子,你也办我也办,兴旺的是饭店,亏的是大家自己。
目前而言,我所在的地方,办升学宴已经成了普遍现象,近入八月份,我老公和我一共参加了5次升学晏了,去年更多,我老公参加了4个,我同事的学生扎堆上大学,共8个,同事们一起笑谈,八月份,大家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但毕竟办升学宴是高兴事,大家一起分享孩子考上大学的喜讯,倒也开心。
前几年,人们日子过得紧,份子钱又不低,如果真遇上一个月连着有几家办事的,还真会出现经济周转不灵的现象,但是现在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估计对人们办升学宴也不那么反感了,反正我是觉得大家一块聚一聚,乐一乐挺开心的。
没看法,想办就办,就办就算了。同事或朋友的孩子升学不管办不办升学宴我都会封红包,自愿的,替孩子和家长高兴,不存在敛不敛财,谁没几个朋友,只要不大摆宴席大吃大喝,上限十座客就好了。
我觉得挺好的,大家在一起吃饭,谈心,亲戚朋友毕竟很久都没有聚在一起了,趁孩子考上了好的大学,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聚一聚也是非常不错的。
但是现在的升学宴慢慢的变质了我的理解,多少分都大肆庆祝,也许人家平时没什么事情,借这个机会往回收收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