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规划目标。这里有人生的大目标、工作与生活的小目标,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区分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理清实现路径和时间节点,做到心中有数。有了目标牵引,工作、学习和生活就会进一步明确,自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自我约束会在目标实现中,自律意识不断强化,就会更加健康,充满正能量!二是尊道重德。所谓的尊道重德,就是心里想的,嘴上说的,行为做的,符合自然法则、社会规则、道德准则,切不可个性张扬、率性而为、妄自菲薄。黄石公所著《素书》说“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遵循道德自律,坚守做人的低线,坚定做事的原则,就能在独行社会中正进前行,尊道重德是一个人最好的通行证,可以行走于江湖,亦可以悠然于世外!三是身心兼修践行。从身心两方面去修行,正视自己的不足,在静独中才能看清自身的弱点,从日常生活开始,逐一的加以克服和校正。抛开物质方面的利诱,笃定精神方面的追索!多读立志经典,增强内心定力,外不妄求,内不惑心。保持一颗清静心,养成一个好习惯,秉守一份本分。
首先,将自律与自己的积极心态对立起来,这本身就是一个思维的误区,这种观念的形成无疑与流行的各类励志文章有关。自律成为励志的一大热点话题,无疑是人们在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合理的借口,进而督促自己通过各种办法来迫使自己形成某种所谓好习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其实这种思路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真正的成功来自于自己内心深处的强烈兴趣和长时间的专注投入,而不是外在强迫下形成的所谓好习惯!自律不是自虐。一个人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方式,是想办法把自己的崇高感、使命感、愉悦感和这种习惯链接起来,从自己内部出发寻找“内驱力”,而不是一味地依靠外部强迫,这才是“自律”的真正含义。人类作为一个自然演化的生物体,大脑所遵循的最原始的生物本能就是趋利避害。任何一件事情,大脑从中感受到乐趣,就会倾向于去做。从中感受到痛苦,就会倾向于逃避 —— 这是我们的动物本能,也是人性的规律。所以自律应该遵循规律,而不是违背规律。任何违背规律的行为,必将遭到规律的惩罚!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人,明明知道你所说是在为他好,他们也满口答应着,知道知道……,可真正做起来就是一踏糊涂,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大概就是问题中所提的知行不一吧!个人觉得自律就是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所决定的,消极的心态根本就不可能去谈什么自律!自律——你得有一个合理健康的生活习惯!你得去适应或者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这些都得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行!许多人往往会把自律和自虐搞混淆,突然心血来潮决定明天早上5:30起床,去跑个十公里,他的确做到了,可是没有长期的坚持锻炼为基础,一个早上就伤了……于是给自己找到了放弃的理由!吹牛的时候可牛了,曾经我跑了多少公里,大气都不带喘的……上班也是突然觉得这件事儿今天一定要做好,结果是没有足够多的相关知识储备,在那急得团团转,别人看着他好像忙的不得了,结果是什么也没干……这是典型的自虐!积极的心态需要你从知识的储备,身体的健康等等小事开始,一点点的去改变,去积蓄!
自律的确是一件非常难以长期坚持的事。比如说早起。如果头天晚上睡得很晚,身体很疲惫,当闹钟响起时,早起的愿望基本都会落空。如果是在大冬天,起床的难度又增加几倍。又比如节食。坚持一周之后,口中索然寡味。遇到一顿丰盛的晚餐,能抵挡住诱惑的人,少之又少。再比如学习。如果没有老师一直在背后扬着鞭子,恐怕能坚持十年寒窗的学子屈指可数。毕竟学如逆水行舟,每往上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自律如此之难。自律的好处又如此明显。我们怎样战胜自己的懒惰,在持之以恒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呢?网上很多人给出了很多方法,比如积极心理暗示,忆苦思甜,设定目标,找人监督等等。但是这些方法都不能长久。以个人的经验来看,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一个:什么也不想,去做即可。不给自己找理由,搪塞自己的懒惰。也不给自己找借口,掩饰自己的过错。不检讨不悔恨不自褒,往下做即可。举个例子来说,有一天确实没早起,不要去问原因是什么,也不要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唯一要做的,是第二天闹钟响起,起床刷牙洗脸。总结一句话:把想法转化为行动,行动中不参杂任何想法。
即自律又积极,听起来感人,实则不堪。自律的性质本身就是积极的。积极的人如果不自律,就是俗话说的兴冲逞能,是假积极。真积极的心态喜悦,敬重有加,不以自己的积极自恃,常自我警醒不要帮倒忙,要做到恰到好处,大家同喜。不要招人反感。积极的本质就是自律。延生品俺从不考虑。积极源于对自我人生的追求,非荣誉或物质。而迎来的荣誉和财富都是附从,是个很殷勤的跟班罢了。结论,想做到积极又自律,就要立誓做什么样的人!
独处时保持自律,说难也简单,就是不让自己闲着。1.眼不闲着。没事读书,看电视,补充精神食粮。2.手不闲着。找点活干,收拾衣物,干点家务。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3.心不闲着。梳理一下自己的日常工作,整理思路,调整心态。自省自悟,宁静致远。独处贵在守心,远离杂念,修身正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