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亲戚朋友问我一个月工资多少的时候,我都不说实话,都会说没多少,如果他们继续追问的话,我就会把自己的工资说的很低。比方说自己工资是三千的,我就会说一千多,他们听了后就会一笑,你这工资不高啊,还不如谁谁谁呢。这样也好,让他们自己乐呵乐呵,我自己知道多少就行了,没必要和他们认真。也不知怎么的,现在问别人工资多少好像成了一句口头禅了,就像打招呼问别人吃饭了没有一样。我就从来都不去问别人,别人赚的再多和自己也没关系,万一问了比自己高很多,也会很有压力。
“肯定没有你发财啦,你是大老板,我是打工仔,多多关照啊! ” 这种回答适用于两种人,一种就是对方是爱吹牛装大的人,既然对方爱装大,就成人之美吧! 让其虚荣心得到充分满足。另一种就是适合对方是真正的大老板,自己收入确实没有对方高,既然这样,自嘲一下完事儿吧! 既然没有对方高,大大方方承认也不失体面!
正经回答:“就一上班的,能有几个钱? 饿不死而已! ” 至于具体多少,让对方慢慢去猜吧! 这种回答可以应付大多数场合。不说具体数字,是为了避免尴尬。如果你将具体数字一五一十说出来了,万一你的收入比对方高,显得夸夸其谈,自抬身价,不合适;如果对方比你高,你又觉得尴尬。索性就模糊处理吧,避实就虚!
“你这问题是不是太私密了?” 如果对方还追问,就一本正经地、满脸贱相地说:“不到一个亿! ”如果对方还追问,就说:“3500 ” 。当然,所有的数字也是虚假的,这就是小岳岳相声的一个类似桥段。这种回答适合于同龄的朋友之间,大家年龄相当,以开玩笑的方式进行回答,一起乐呵一下完事!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方是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主,你说天气,他还会绕回来,再次打破砂锅璺到底。那么,反过来问:“你拿多少钱啊,你家老婆(老公)拿多少钱啊,你家父亲拿多少钱啊,你家母亲拿多少钱啊?”多问一点,掌握主动权,回避尴尬话题。
我一般不会回答,只能打麻乎,在外生活不容易,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如今,乡里盛行攀比之心,谁在县城买了房,我也去,谁买了车,我也去,有一回我会老家,无意中听到那些上了岁数的人再聊谁挣的钱多,东家长,西家短的唠嗑,听着很不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