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0岁。八年不上班了,每个月有门面房租金固定的收入,大概一万两千元多点,房子很早就买了,120平米。存款有110万,每年买保本的理财5%左右。算下来差不多一年20万。可是整整八年没存下来过钱,所以还是那点存款,朋友问得最多的是,你不会觉得无聊吗?有一阵子会,但比起去上班朝九晚五的时间限制,其实我更愿意不上班。直到后来已经能习惯无聊,或者说能够找各种事情打发无聊的能力了 ,平时干得最多的就是出门找好吃的,新开的店会一家家吃下来,然后就是打麻将,这是个非常好的打发时间的活动,自己也非常喜欢,所以每周都会打2-3次,一次六小时。平时一周会去健身2次左右,周末会去踢球一次,周末也会看足球。这一块也大大的消耗了我的时间,至于各种电影电视剧肯定都会看,不然闲着也是闲着。每年会出国旅游一次,国内旅游一次。都是乘着淡季出游,人少酒店便宜飞机票也便宜,由于很闲,也很喜欢做饭,练得一手味道很好的家常菜,但由于家里就两个人,做饭的过程很容易搞的一脸油,做完了自己都不太想吃,所以现在一周只做一次了。
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很散漫的,因为找不到自己特别爱好去做的事情,也一直想找一个能让自己后半身可以消耗时间感兴趣的事情,可是最近几年一直在探索,花了这么长时间也没找到。期间也有两次由于无聊去上班了,可是一回到职场好像就脑子转得没那么快了,一下班倒头就睡,上班也变得好困,其实应该就是没调整回来,干了一个多月,就离职了。后来再找了份工作也是这样。对了,由于生活中很多朋友做生意的,所以周一到周五上班时间很多朋友也是随时可以约出来,很大程度上因为这样才不至于跟社会脱节吧, 总的来说,不上班的生活没你们想象的那么好,大部分时间还是很无聊的,那些你曾经想过不上班会去做的事情,事实上你真有空了也不一定会去做的。但起码在我看来自然是比上班要强,我这个人没什么大的志向,就这样混沌一生我是可以接受的。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存生活方式,只要你不影响其他人的前提下,希望大家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那我选择丁克或者根本不结婚一个人过最有影响的就是我的父母,我的父母都能接受我丁克或者独生一个人过了,那我这件事情还能影响谁?如果你非要来跟我说什么我断后什么的,我也不会来跟你争论,因为我们的价值观根本不一样。比如有些人是同志,比如有些人出家了,这些人都没办法结婚生子。那是不是类似这些人的人生就没意义了呢?在我看下,只要过得是你想过的生活,不被生活所妥协,你忙忙碌碌努力上进,你碌碌无为平平淡淡,都是自己负责的最好的人生。
我本人是211大学毕业的,某个比赛在全国也拿了一等奖。大学期间我开过2年半的餐饮店,也赚了我人生的第一桶金。毕业后也在一家大型国企待过一年。父亲也是大学毕业,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不随父亲,父亲是不喜欢停顿下来的人,但父母也理解我所做的选择并给予了支持。但评论很多人说我懒惰,我对我不上班是这样理解的。我上班的确可以提升某方面的能力,可大多数情况下,我就是为了一份薪水,而我现在已经有了可以养活我生活费用的钱,所以我觉得我可以空下来做很多我想做或者说让我更愉悦的事情。
老老刘是我爷爷,十四岁参军,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回国后随军南下,在南昌一个机械制造厂做军代表。退休后,不用工作了 ,就带着奶奶一起周游中国。而现在老老刘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规律性。不确定定性指的是老老刘同志的坐标是不确定的,他从不会在一个地方呆太久。基本上是春天在南昌,夏天北上去白山或者回到山东,秋天来天津,冬天去厦门。规律性主要体系在老老刘同志每天极度规律的作息上,每天都是一模一样的,可以精确到半个小时:五点起床,出门锻炼。七点半回屋,带着早点。叫大家起床,吃早点。八点钟开始读书看报,现在改用手机看电子书了。十点钟继续出门锻炼,顺路买菜。十一点半回屋,做饭。十二点半吃完饭,看电视,半个小时。一点午睡,三点起床,出门锻炼。六点钟带着菜回来,做饭,吃饭。七点半继续出门锻炼。九点半回屋,读书。十点半睡觉,十二点起夜一次,继续睡觉。第二天早上五点起床。老老刘的一天,周而复始,一天一天,雷打不动,风雨无阻。
激流勇退也挺好,看个人的人生需求,有的人求名,有的人求利,有的人求权,大叔这个人求一份宁静和安逸。他本可以激流勇进,拿着炒房赚的钱再搏一把,获得更多的财富,但是他有自己的人生哲学,没有按照成功学标注的挣更多钱为目标的蓝图而奋进。有些人说这些人是懒惰,我认为这是他们的自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的人,就是幸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