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群众不理解,就会谩骂、侮辱、揪打民警,投诉上访;如果领导不理解,就会责怪其工作不负责,动不动就追究责任,责任倒查,形成了“上顶高压线,下踩管理线、左右都是警戒线”的尴尬局面,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两种极端,便可以理解了。但我们应该明白,这种畏惧,或者执法无能的背后,将会是规矩的进一步坍塌,最终伤害的还是我们每个人,没有受益者。
对舆论群情的恐惧。在只对上级负责的逻辑下,会经常出现执法不当,不尊重社会个体的情况,并为此受到了太多的舆论批评。这不仅影响了组织系统的形象,甚至断送了某些人的仕途。这些舆论压力,会让底层执法者对公开强制执法抱有畏惧感。比如,这个事件里,旁边就有人拿着手机在拍摄,这肯定会让乘警忌惮,害怕如果强力执法,会被传播到网络上受到批评。
其实事情并没有多么的复杂,赶时间坐高铁,卡着时间点了,再换句话说,快迟到了,理性的人都知道,高铁提前五分钟停止检票,一般来说,高铁不可能为了等一位乘客而推迟发车时间,因为这是公共交通最基本的一项法则,车上的乘客都是平等的个体,每个人的利益都是不容侵犯的,集体利益更不会让步,在个人利益面前你必须服从集体的利益。
在这个事件里,作为一名乘警,肯定知道遇到这种情况,相关法律规则是什么,并且根据《行政强制法》,可以将耍赖的女子强行拉离高铁门,然后交由公安部门处理,以保证高铁的顺利运行。但现实中他们没有这么做,而是有所顾忌,有所畏惧,从而导致局面失控。所以有点让人沮丧,为什么总是,该硬的时候不硬,不该硬的时候瞎硬呢?
我想我们关注了解这些热点新闻事件的初衷或是意义,也应该是如此,不为事不为人,只为理。关心事件背后的本质,关心人物展现的精神。再落到细微处,开拓自己的思维,反思自己的言行,增益自己的涵养。
反映出社会法制观念单薄,因为其丈夫章韧在当地警察系统具有职务,有一定社会关系和势力,因而藐视公共秩序,践踏公权力,对抗执政党的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