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经常听到一些年龄比较大的人说,现在过年已经越来越没有意思了,一点年味都没有,有时候听到他们这么说,我觉得非常的不能理解,过年就是长了一岁呗,还能有什么年味?反正我从出生到现在,都是这样过年的,一点意思也没有,只是长大了一岁而已。后来在和老爸老妈聊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才知道现在的过年确实太没意思了,没有他们小的时候过年热闹。那时候人们生活水平都不高,也就是过年能吃到饺子,还可以有新衣服穿,还有“压岁钱”可以拿,也没有电视看,也没有电脑玩,只能去自己寻找一些属于他们的游戏玩,挨家挨户的拜年放鞭炮,忙得不亦乐乎。在父母的年代,过年还要贴春联,除夕晚上一定要包饺子的,一家人凑到一起,有的擀饺子皮,有的剁馅,虽然生活很清贫,但是年味很浓,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觉得快快乐乐的,过年时最有意思的了。而且父母还说,在大年初一才是最热闹的,要天不亮就起床,去挨家挨户拜年,还能有花生瓜子和糖果吃。但是现在的花生瓜子和糖果早已经不是稀罕物了,小孩子都不愿意吃了,而且现在的物质生活很丰富,平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根本就不用等到过年了。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欲望平时都可以满足了,所以过年就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也就觉得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反正我是没有感受到那种滋味,也没有机会再去感受一下了。
大家都在找寻年味,是因为大家发现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原来过年好大的一家子,围着一个大圆桌都坐不下,圆桌旁总会有端着碗站着吃,还吃的特别香的呢!晚上大家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吃着团圆饭,全家一起欢声笑语,大家畅谈着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好不乐乎!年夜饭过后,大家聚在一起吃瓜子,打麻将,谈笑风生。很晚了,大家也不回各自的家,而是在爸爸妈妈家里打地铺,睡阁楼。小小的家里住下十几人,热闹非凡。第二天一早排队上厕所排队刷牙洗脸,多热闹。那时人多挤的热闹,大家觉得亲。然而现在,大家觉得心挤。父母去世后,大家不再一起过年了,小小的父母的家早卖掉了分了钱,人心也散了。再也没有原来那样的无话不说无话不谈,年味没有了。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亲兄弟姐妹间就多了一层纱,表面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原来的感觉再也回不去了。我们心底不曾感叹,有父母在那该多好啊!回不去的年味,回不去的亲情,从此定格在了每个人的心间。所以我们学会了怀念,学会了念旧,学会了追寻一些原始原味的带着那个年代烙印的衣服鞋子包包食物。特别当我们吃上一口发现它有些妈妈的味道时,我们便会依依不舍,深情对视像如获至宝一般。
找回过年的味道,必须找回年俗文化!每个地方过年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象扫扬尘,喝腊八粥,腌制腊货,熬制冻米糖,炒制零食,打豆腐,杀年猪,祭灶王爷,祭祖,贴春联,挂红灯笼,贴窗花,燃放鞭炮,走亲戚拜年,请亲戚朋友吃饭,跑旱船,扭秧歌,看大戏,舞龙舞狮,闹元霄等等,都得重新拾起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无论是隔山隔水,远渡重洋,春节必须回家,一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没有理由拒绝父母要求你回家过年,回家,能找回过年的感觉,过年的温馨,过年的味道。因为,过年就是团圆节日,就是孝敬父母长辈的节日,就是陪伴父母快乐过年的节日,请不要惹父母大过年伤心流泪,心情不好。过年,要向长辈辞旧岁,拜新年!吃过团圆饭,要向家族中长辈,亲戚朋友“辞年”,聆听长辈教诲,向长辈汇报一年工作、学习成绩。新年第一天早上再向长辈拜年,可有红包哟!正月假期里陪客人吃饭,玩玩牌。不能独自玩手机、电脑。春节回家多陪伴父母,帮父母干点家务,陪父母聊聊天,父母永远是你最亲的人,最可依靠的人,最信赖的人。过年共叙亲情,共叙友情,传承家风、家训、家教、家规,寻找乡愁,寻找心灵的故乡!
我觉得想找回过年的味道还是回老家年味更浓厚一些,城市里的年味越来越淡了。有两年春节因为一些原因没能回老家过年,切切实实感受了一下这个城市春节期间的味道,就是四个字:冷冷清清。平时那么拥堵和热闹的一个城市,平时上班连公交车都挤不上的一个城市,当春节来临,大家都返回老家,这个城市感觉就像一座空城,你去哪儿坐公交车都像叫了专车一样,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就你跟司机两个人。由于城市里环境污染严重,严禁燃放烟花炮竹,所以觉得整个城市都很寂静。而回老家过年,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老家还依然保留着过年赶集会置办年货的习俗,每逢此时,集市上总是人山人海,挤都挤不进去,你会听到卖家的叫卖声,买家的讨价还价声,简直热闹非凡。除夕晚上,各家各户鞭炮声此起彼伏,大年初一下饺子,走邻串巷去给长辈拜年,欢声笑语,很是开心。
怎样找回过年的味道?我觉得具体点应该说找回儿时过年的那种气氛吧?想想以前过年的味道就是:家家户户到了年关就会大扫除、全家老小上阵,一起做年糕、做腊肉、买上几件新衣服,到了除夕那天,小孩子都会早早的洗个澡换上新衣服,等着长辈们给自己派红包,然后买点玩具在村里头恍惚,那时候过年的气氛真的很好,全家老小都会很开心;而现在的过年,真的没有了过年的味道,互联网的发达,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真的缺少了很多的沟通,过年都是各自待在家里玩着手机,跟平常日子没啥区别;怎样才能找回过年的味道,我觉得像以前的气氛真的很难找回来了,别说过年了,就是平时的时间大家逗选择不出门,宁愿玩个几小时的手机,也不愿出去找朋友或者去街上转悠转悠了,所以说要找回以前过年的味道,我觉得基本不可能咯!
记得小时候,最憧憬的就是过年的新衣服,除夕晚就开始穿着在镜子面前臭美,然后把衣服放在床头,第二天一早穿着去上街吃各种东西,回来祭祖,大年初二开始走访亲戚。而现在过年穿不穿新衣服,好像也没有太大要求,衣服什么时候都可以买,没必要等到过年。以前除夕前要把房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除夕夜做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热气腾腾的围坐在一起吃,饭桌上有说有笑,给长辈拜年还能得到红包。然后一起坐在沙发上,边吃东西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家子老老少少一起跨年。而现在,大多数人吃饭的时候看手机,忙着抢红包,压岁钱也用手机红包发,再也没有了之前年味的味道。我觉得要让过年有味道,就得营造仪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