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和电子结合在一起不显电性,在磁力场作用下,质子和电子分离,产生两种带电体,在磁力消失时,两种电有中和的趋势,既是电压,当两种带电体连接时,就有电流,电流是电子的流动造成的人为规定,电子流动的方向为负电方向,相应的电极为负极,带负电荷,并且规定以电子流动的反方向为电流方向。
玻璃棒摩擦丝绸产生正电,橡胶棒摩擦皮毛产生负电带正电的原子核对带负电的电子有吸引的作用,但不同的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能力是不同的。因此,玻璃棒中的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能力比丝绸中的原子核的吸引能力弱,因此玻璃棒摩擦丝绸时,电子就会跑向丝绸,从而使玻璃棒带正电。
从电子论上说,当物质失去电子的时候就会显示出原子核的电性,人们把它定义为正电;当物质得到电子的时候就会显示出核外电子的电性,人们把它定义为负电.也就是说,物质的原子核显示的电性是正电,核外电子显示的电性是负电。
正负电荷其实就是两种不同的电荷,谁叫正谁叫负并不重要,这个名字的确就是为了区分方便。正电是由正电荷产生的,在原子中就是组成原子核的质子;负电是由负电荷产生的,在原子中就是原子核外的电子。
将质子带的电规定为正电荷,电子带的电规定为负电荷.由于这两种电有着本质的区别,要加以区分,所以就起了“正”“负”这样的名字,与性质无关,只是一个名称而已。
在电路中,电流的方向都是按正电荷的方向为正方向,进为正电荷,出为负电荷。玻璃棒与绸子摩擦后,玻璃棒带的是正电荷。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的是负电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