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喜欢研究、总结(比如,看到大篇幅的规则、数百页的案例竟觉得心烦、看不下去,而不是充满阅读和汲取营养的渴望,退一万步讲,至少不讨厌或感觉枯燥),或者你不擅长研究、总结(比如,看到大篇幅的规则、数百页的案例,看个一整天也没看出个一二三来,当然这个例子比较极端和罕见),那么做律师对你来说就是个苦差事,或者说,你换个行当更能出成绩。
无法判断也不用主动去判断,让老板、客户、时间去检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能活的挺好。我本人刚毕业时曾被很多亲友认为非常不适合做律师,因为脸皮不够厚、性格不够狠、不太会来事。不过我比较勤奋,愿意动脑子,运气不错遇到了好师傅、牛客户。11年过去了,现在周围的人都觉得我天生就是干律师的。当然如果你很粗心且懒,还是不要干律师了。
是否具备通过阅读而持续快速自学的能力。很多律师需要涉猎不同行业、领域(即便是同一领域,也会常常出现法规、政策或案例的更新),你的同事、朋友等未必知道,即便知道,也未必有时间手把手教你,需要你自己穷尽各种方法(当然,请教别人也是个好方法,但不提倡做伸手党)去学习和总结,并坚持这样的积累,这也是所有律师必备的基本功。
律师只是一个职业,尤其在中国,也基本没有太多可创新的东西。案件在那,法条在那,你要做的就是训练,训练自己的法律思维,法律逻辑,强化自己的专业领域。奥运会运动员一样,跳水,游泳,足球,乒乓球,训练,科学训练,总能出成绩。矮个子打篮球打得好的也不少。没有合不合适,只有努不努力。
脑子不太差,最好能像学者那样叨逼纯法理上的问题;行动力不太差,最好能像商人那样敢于行动而且务实;文笔不太差,最好能像作家那样,一枝笔就能生出宇宙乾坤;口才不太差,最好能像西方政客那样擅长演讲表达。但最后一条最重要:就是特么毫无理由地觉得自己天生就适合干律师。
其实,很简单的方法,小马过河都听说过吧?亲自去办案不就行了?刚开始律师职业生涯的青年律师,可以去参办一起刑事辩护案件,而且最好是法律援助类的。通过参与刑事辩护不仅可以培养你的律师思维,而且可以让你更广更快地了解中国的法治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