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歧视源于流动社会的逐步形成,城市人前所未有地与来自其他地区的人生活在一起。不可避免的冲突和隔膜,是地域性歧视现象不可避免的根源。这种意识稍不控制,就会出现侵害受歧视者权利的现象:从公交车上的对方言的蔑视,到商店打出不卖某地货的牌子,招工单位声称不要某地人,以致如今这家派出所扯出的这种横幅,都是其“合乎逻辑”的发展。这不仅会使曾发出“河南人惹谁了”的疑问的河南人遭受伤害,在其他城市和地区,遭受过类似伤害的还有江西籍、湖南籍、东北籍等地区的人们。如今,公民间的地域歧视,已经成为一种必须重视的普遍文化心理。
我试图不去带着有色眼镜审视他人,当然这很难,有些根深蒂固的认识由不得你控制。我尽量不让“条件放射”干扰了我对他人的判断,因为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差异性。所以我时常对自己说,“别急着下定义,归根到底还是看人。”
对,看人。
可社会上总是会有太多言论,简单粗暴,一句话给某个地域的人或从事某个职业的人下了定义。带着一种“我就是知道”的骄傲和快感,轻易给那一撮人群下了“死刑”。
在我看来,不同的地方确实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风俗差异,俗话说一方风水养一方人。但是这并不是就代表哪个地方的人就可以高人一等,每一个地方都有好人和坏人,都有穷人和富人,我们每个人能做到的就是不要随大流,不要带著有色眼镜去审视别人,对生活困难的人保持一颗同情心,对社会安定造成危害的人我们要敢于抨击。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勇敢正直且善良的人。
无论哪个地方都有两种人,一种是好人,一种是坏人。无论什么地方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每个地方因为历史环境和个人的修养问题,有的地方好人占比会多一些,有的地方好人占比就会少一些。但是不要笼统的去下结论哪里的人不好,其实哪里都有好人,还有自己没有体会到的千万不要乱说,以讹传讹这种人是最可耻的!
我特别抵制这个现象。在以前很多人对河南人有意见。作为一个河南人的我。我其实挺为我的省份感到骄傲。每个省份肯定有一些行为素质低的人,但是不要以偏概全。每个地方都有它的一些品德高尚的地方。我们要善于发现。屏弃他们的不良习惯。
我觉得地域歧视现象都是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现在年轻人当中很少再有地域歧视现象。因为现在普遍的年轻人,文化底蕴都非常的高,在文化底蕴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素质相对来说也高了很大一块。就很难再出现这种现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