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谈,如果他同意以后先写作业再玩就继续第二步(如果不同意,那就断网线改密码让他不写作业也完不成,如果还不认真写作业,那就揍吧)。制定奖惩规则。既然答应了就得履行承诺。如果履行的好,可以有适当的鼓励(例如连续一周他都做到了)。如果没有做到需要惩罚。这个奖和罚 ,要说到做到。另外,这么大带孩子更改习惯也很难,这个过程、尤其是最开始家长一定付出精力监督陪伴,而且鼓励很重要。
孩子使用手机有利有弊,家长担心孩子使用手机沉迷游戏、胡乱浏览网页,过早接触成人社会。但不用手机,又无法让忙于工作的家长联系到孩子。随着社会发展,小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无法避免,在将手机交给孩子时,家长必须告诉他们这个东西的用途是与人联系。小孩沉迷手机不仅会影响视力,长期缺乏与人交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性格也会渐渐孤僻。手机该不该买,取决于家长如何正确引导。
作为90后,我们这一代可能在初中甚至高中才拥有人生第一部手机——小灵通,当时的主要功能也是为了家长方便联系,更多是为同学之间的交际所用。要说有多大用处,其实还真没有,学生时代是很容易有一种“大家都有,那我也要有”的心理,这样的心理虽然没有到不健康的程度,但毕竟还是会造成和他人比较的心理,也不是什么好事吧。在我看来,只要是住校生完全可以不用配备手机,除非家长对于孩子的自制力有信心。
小学生不应当配备智能手机,因为自制力不够,很容易被手机迷失自我而且现在网络社交太复杂,容易被污染和伤害个人认为小学生活是人童年中最幸福的时候,天真无邪,快乐无忧(当然不排除个别早熟的瓜娃)最重要的是,时间足够讲真的,趁小学多读点书吧,免得到了高中看书挨骂,趁小学多出去玩玩玩跑跑跑,免得到了高中还没多少眼界,趁小学多玩玩游戏,免得到了高中还被骂小学生。
小学生自制力非常差,手机多带上网功能,严重影响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小学生私有财产观念淡漠,又好面子,讲义气,遇到同学借用手机时常常遇到话费被别人用完,手机不慎被别人弄坏甚至丢失等状况,自己一般不会向对方索取损失费,故而造成家长们的经济负担。容易形成小学生间的攀比露富等不良竞争。
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发育成长阶段,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在处理手机问题时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主观地认识到手机对自身学习生活的影响和危害,从而自发的去做出改变,回到学习生活正轨。中学生正处于容易逆反的阶段,不宜用强硬的方式去对待,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