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粤语的人几乎不会为了迁就发音写出“母鸡” “黑凤梨” “雷猴” “猴赛雷”这样的普通话谐音化字(当然我知道这是网友调侃),而是写“唔知” “喜欢你” “你好” “好犀利”
青岛话「嫚儿」,不管是「大嫚儿」还是「小嫚儿」,就是类似于姑娘、闺女、靓女之类的对女性的称呼,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跟「妙曼」之类的词语有联系。
结婚了女人叫内眷。小姑娘叫小囡头。小伙子叫后生哥。小男孩叫小官人。朋友叫带头哥或伙头哥。怎么了叫纳尼(日语相同的)快点叫(豪少韩语相同的)
北京话:孙子 各种看不上的人的代词。我说习惯了,每次说南方人都要笑。说你居然管他们叫内帮孙子,其实就是土话那个人那帮人。
济宁话中有一句:"儒了子"。小"儒"怡情,大"儒"伤神,强"儒"灰飞烟灭。"儒"通常形容一个人较死板、像是老夫子一样。
俺觉得北方方言中普遍用来形容恶心的“膈应”就很传神。膈应,就是膈(胸腔和腹腔之间的部分)起了反应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