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目前医疗大环境学医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医学专业分数线都很高,都觉得学了一门本事,而就业相当难,本科大多分配到乡镇卫生院,而且还是经过激烈的考试才行,毕业后还不能当医生,还要经过三年规培,最关键还要通过全国举行的医师资格证考试,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执业医师,然而医师每二年一次的考核考试必须每次都要通过,不合格者只能有一次补考,补考又不合格者,取消好不容易考来的医师资格证,又要从头再来,再去考医师资格证。想想就崩溃了,做一名医生多难啊,并且各种规定每几年就会有变化,你都没办法适应。想想读大学时已经够辛苦了,哪知道参加工作后更是有过之而不及。因此学医的同志大多都劝他人不要学医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最有发言权,是亲身经历的,自己的孩子尽量也就不学医了,怕孩子太幸苦了,而是读其它大学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累,苦,但是没办法,全都不学医了,生病了找谁看?人工智能吗?针谁给你打,手术谁给你做,谁给你化验,出车祸了,有烧伤的,等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人员伤亡谁来处理。
每一个决定学医的孩子都很了不起,违背父母意愿填了志愿,熬过了本科,硕士,博士,还有规培,挺过了医闹,受得住一整天连台的手术。
很多父母都不让孩子学医,不能说他们什么,但是医学生的父母都真的很伟大。我们的分数足以让我们学其他的专业,但是我们选择了学医就是一辈子的事,真正热爱医学的人是不会放弃的,你可以不让自家孩子学医,但请不要用你的思维去影响其他学医的孩子,我们在提交志愿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要为医学事业奋斗终身,开学典礼上宣誓的时候,就已经离不开了。
学医学习周期长,作为过来人我倒没觉得什么。大学也好,研究生也罢,毕竟读书阶段虽然周期长点,毕竟还有自己的空间和一定的自由。待你参加工作了,原以为念了这么多年的书,是个知识分子了,却没想到,无穷无尽的加班,晋升,全年无休,每天始终不懈的查房,随叫随到的电话,医患关系的不信任,有时候真觉得身体和心都太累了,一年哪怕休半个月也好啊,人的一生如果一生如此,如不停息的机器一样运转,人生的意义在哪?我们希望救死扶伤,但我们有时候确实心力憔悴。我的孩子,我肯定不会建议从医的,这样的医疗环境,我们这一代就算了,下一代,就让他们自由点吧
从医十几年总结一下,给大家参考参考。先说好处:最大好处是你自己懂医学知识可以帮到自己和身边人,工作相对稳定收入不高也不低。再说坏处:最大坏处是时间不自由,别人休息你上班,夜班是肯定的,节假日上班那是常规操作,哪怕是正月初一,至于三倍工资那得看领导心情;其次就是累,工作累:忙的半天也喝不了一口水,连上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累到一句话也不想讲,很多时候都虚脱了。身心累:学习累(随时都在学习,永无止境!),各种学习会议,培训,考核,考试,各种证书,准备学分,论文,课题,还要应付处理各种检查,各种医闹。
医患关系紧张!因为这个社会有的时候也像古代明朝那个年代一样都会瞧不起医户(医生)所以医生在工作期间有一点点的令病人不如意的地方病人或许家属都会开口就骂抬手就打也是现在所发生的医疗惨剧那会让更多的人惧怕其一因为他们知道洗衣之后可能会被打更何况医生这个职业非常辛苦的工资又没多少但是付出的呢要很多甚至有一些自己的亲人过世都没有时间去看望所以呢做医生的很少大多数人都会劝人家不做医生那是因为他也不想让别人再承受这样的痛苦了就像李时珍的父亲不让李时珍行医那是一样的道理
我认为:一、医生正常的收入与他受教育的程度与付出的辛劳完全不成比例(不要讲灰色或黑色收入);二、医生在以前,在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最入最高,也是最受尊重的专业人士,而在我们这个社会,居然被相当一部分人把医疗人员当成普通的服务业从业人员,甚至得不到起码的尊重;三、相当一部分国人文化素质低,认为有病医生就看得出治得好,却不知人体最复杂,诊断手段又受限,治疗更受局限,因此也产生不少医患矛盾;四、不合理的医疗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