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几年了,工作稳定了,房也买了,户口也落下来了,彻底变成了这个城市的常住人口了,但这都是为了生活方便。在这个城市,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安身之所,想起来是会温暖,但和父母所在的那个家是没办法比的。不过,买房前后,心情还是有些许改变的,没买房的话,每次回家了再离开父母时,心就感觉自己是要出去漂泊了,无依无靠了,很难受、很凄凉;而买房了之后,虽然仍不情愿离开父母,但是心起码不是那么感觉无依无靠了,想到在那个城市里还有属于自己的一方空间在等待自己,心里还是会充满斗志和向往的。没买房时候,离开父母就是又要去异乡漂泊了,有了房以后,就是离开父母的家回到自己的家了,虽然感觉有不同,但思念父母、思念自己的家的心理从没改变过,只是还年轻,还想奋斗,不能放下现在的一切,所以还得这样坚持着。相信,和我一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吧?
有很多在外地工作的打工族,随着平时日积月累积攒的积蓄,在外地有经济能力的情况下,买了房子,在外地成家立业,组建了自己的幸福和谐小家庭,这时,你还会想家吗,针对每个人的念旧与想家的程度不同,可能有的人会想家,而有的人,想家的念想会相对少一些。一个人在外地工作时间久了,已经适应那里的环境与气候,生存与条件,人文与交流,文化与素养,难免会对家乡产生一种疏离感,因为似乎在另一座城市生活,已经习惯了,工作,家庭都在外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处之而淡然。虽然我不在外地,但即便是我在外地买房了,依然还是会非常想家的,因为我是一个念旧的人,哪里是我土生土长的地方,我就喜欢哪里,因为那种感情,就像是养我,育我的母亲一样,家的感觉很亲切,很温暖。
虽然工作在外地也买了房,但是思乡之情一点都没有减少,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日倍增。虽然现在我在工作的地方买房了,并且买房的地方至少是个大城市,比起原来的老家来,好了不知多少倍。但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安乐窝。虽然每天在大城市里生活,但是仍然不由自主的怀念起在老家的一些事情来,深深的怀念老家的一切。因为那是人从小的记忆,一辈子都不可能磨灭的。而现在所在的这个大城市,看起来似乎虽然不错,但是不知道是我的原因还是其他的原因,个人感觉到自己在这里感受不到在在家一样的感觉。每年过年回到老家那种感觉可谓是真的不一样,绝不是在大城市里完全可以相比的。总之老家的一切是不可替代的,大城市虽好,但是比不上我的老家。
一晃在外地飘荡几十年了,虽说买了房子成了家,但是心里总是感觉很寂寞很空虚,有时侯在外边走着碰到了熟人,他会热情的打声招呼,回家啊,我心里不由自主的说一声,嗯,回家,然后我就会站在那想半天,回哪个家,哪里才是我的家。现在的这个家只是我赚钱和休息的地方,生我养我的地方才是我的家,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有我童年的小伙伴,有蓝天白云,有青山绿水,还有那一群群的鸡鸭鹅,可是现在这个家里空气严重污染,每天的噪音扑天盖地,看不见人情冷暖,只有川流不息的车流。有家的地方沒钱赚,赚钱的地方没有家,在快节奏的今天,每个人都为生活忙碌奔波,只有夜深人静辗转反侧时,才会想起遥远的地方,我们还有一个家。
记忆中的家里,有父母和爷爷奶奶,虽然家里不是很富有,但是很温馨,虽然吃的都是粗茶淡饭,但全都是妈妈的味道,而且这种记忆是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有爸妈在的家才是真正的家,爸妈如果不在了,家也就不叫家了,只是一栋房子而已。即使自己在工作的城市里买了房子,自己也有了家,但是总感觉缺少点什么,虽然各种家用电器应有尽有,但是总觉得妈妈不在身边就不是真正的家,只是一个睡觉吃饭的地方而已。总感觉自己像浮萍一样,没有扎根在这里,每当别人问起来的时候,还总是习惯把有爸妈的家说成是自己真正的家,这就是所谓的乡音难改故土难离吧。
长大以后就会离开家去外地工作生活。从此以后和父母分别,直到后来自己成家买了房子,脚步永远是在外头,父母永远是在家乡。在外地买房子,工作了,生活了,并不代表着自己不会想家,家还是会永远想,父母也会永远惦记。这是亲情,这是永远改变不了的。周围的一切都在变节奏在变,周围的人和事情都在变,社会风气也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亲情。我觉得只要有母亲在,母亲就是一个正能量,具有引导的作用,它能够把一盘散沙的兄弟姐妹们聚合在一起,但是母亲没有那一天这个家就散了,亲情自然而然的也就离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