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印象中最令我感动的事情是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我上小学五年级。记得那个放学的时候下起了大雨,因为我忘记带雨伞,放学时爸爸准时出现在了学校,接上我发现我没穿雨鞋,爸爸啥也没说,背起我来就走。我那个时候我大概有一米五高,八十斤左右,爸爸身高才一米六五。我爸背着我,我都感觉背后刺来火辣辣的眼光。我好几次跟我爸说我自己下来走,爸爸不让,还说闺女大了,在过几年想背也背不动了。感觉的出来爸爸背我背的吃力。到了家门口,爸爸还嘱咐我,千万别跟妈妈说是他背我回来的,不然妈妈会生气。我知道妈妈是心疼爸爸才会生气,可是爸爸你难道看不出来因为你一路背着我,我的鞋上一点泥水也没有吗。
印象中很深的一次高一的时候,星期五回家,晚上和爸妈一起吃饭,我提出想要买一个热水袋,第二天早上就上学去了,那时是住校,周末要补课。第二天晚上上自习的时候,爸爸来教室找我,手里拿着个热水袋,是热乎乎的,来学校之前充热了。关键那天下雪了,虽然雪不大,但是爸爸是一路走到学校的,因为有点晚了,县城公交车不方便,然后就冒雪走到学校来送热水袋,再花半小时走回去。说实话非常感动,不仅仅是因为大冷天来学校给我送热水袋,更是因为把我的话放心里了。星期五晚上说的,星期六在工地做一天事,下班就直奔超市买热水袋,吃完饭就步行到学校给我送。
父母是农民,但在我的记忆里,父母是从来没有让我有饿着或冻着的时候,虽然六七十年代物质极度贫乏,但我一直都是胖着成长,以至于后来上高中的时候,同学们送给我一个"小胖"的雅号,直到现在到了知天命之年,兄弟们相聚在一起,相互之间都在称呼着各自的伪名,亲切之感不觉油然而生!在我的感觉里,父母一直都在为我而忙碌着,古稀之后都还闲不住。即使我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父母还是想能做一点就做一点,让我少加会班,在父母眼中,我永远是个孩子。
记忆中我父亲做过让我印象最深的事是我上小学时,一天下雨,父亲送我去学校,我要零花钱,父亲没有,就拿着一张整钱到处给我换零花,那时觉得没什么,长大以后每每想起这个片段,内心都充满了感动。我母亲是在我上高中时,那时家离学校半个小时,早上我在上自习,突然看见我妈站在教室外,我跑出去很疑惑的问她,大清早来学校干什么啊?她说是来买猪肉,顺便来看看我。当时听了很奇怪,觉得家附近就有卖猪肉的,何必要大清早跑这么远来买猪肉。虽然觉得奇怪,但是当时还是挺感动的。
2018,我的母亲离开我们整整十个年头。相对于我而言,父母为我们做的任何一件事都让我感动。小时候生活困难,父亲的午饭是两个馒头。晚上下班时,父亲的饭盒里会剩半个馒头。不是父亲饭量小,是因为他知道家中还有六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需要这一点营养。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来自父母之爱又有了新的理解。父母给予儿女的不仅是逐渐高大强壮的身躯,更有在思想心灵上的烙印和痕迹。身躯可用健全与否来衡量,心灵上烙印和痕迹却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有一年放假期间,我去他们打工的地方看他们——砖厂,他们的饮食就是馒头,稀饭,米饭,菜就是土豆和白菜,汤面也一般用土豆,白菜之类的做汤,油水很轻,爸爸在砖厂干了20多年了,饮食都是这样的,却又要干很重的体力活,特别的辛苦 ,而爸爸一直默默承受着这些辛苦。这次的假期,我亲身体会到了,亲眼目睹到了这种艰辛。所以,我一直期望着他们可以在家里做做想做的事,不用再这么辛苦了。





